-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灰黄霉素的研究进展
朱育菁1,2,于晓杰1,潘志针1,李智聪1,陈清西1,刘 波2(
(1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生物学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05;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摘要:灰黄霉素(Griseofulvin)是从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in)培养液中得到的一种含氯代谢产物,是一种非多烯类的抗真菌抗生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皮肤癣菌属引起的感染.本文概述了灰黄霉素的发酵、合成、提取、性质及其代谢机理,并简要介绍应用前景及可能的副作用.
关键词:灰黄霉素;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78.5 文献标识码:A
灰黄霉素(Griseofulvin)是由Oxford等是从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in)培养液中得到的一种含氯代谢产物[1],分子式为 C17H17ClO6,分子量为352.77,分子结构见图1,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水中极微溶解,也可溶于丙酮、无水乙醇和二甲基甲酰胺中,溶点为218~224℃.它是一种非多烯类的抗真菌抗生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皮肤癣菌属引起的感染.其作用机理是由于灰黄霉素的结构与鸟嘌呤相似,能竞争性抑制鸟嘌呤进入DNA分子中,干扰真菌DNA合成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并且它与微管蛋白结合,阻止真菌细胞分裂.1958年开始用于医学临床,至今灰黄霉素已广泛用于治疗皮肤及角质层的真菌感染,对红色发癣菌、断发癣菌和琉毛发癣菌等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在我国,1960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抗生素研究所从我国土壤中得到灰黄霉素的产生菌, 并研究试制成功灰黄霉素.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的吴松刚教授于1973年从厦门土壤中分离到灰黄霉素产生菌(Penicillium Patulum)野生菌株,经18代人工定向诱变成功获得耐前体(Cl-)高产变株,并通过在发酵培养基中提高氯化物浓度,提高含氯灰黄霉素的发酵效价提高了34.5%,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现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唯一的灰黄霉素出口国[2].
图1 灰黄霉素的结构Structure of griseofulvin
1 灰黄霉素的发酵、合成与提取
灰黄霉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生素,可以从多种青霉中发酵得到,但是怎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尽可能的获得较多的产量成了一个热点,因而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其发酵的条件也不断的得到优化.于广成等在灰黄霉素发酵培养基中,分别用单加NaCl、单加KCl和同时加入NaCl、KCl三种方法提供灰黄霉素生物合成中所必需的Cl-,比较三种方法对灰黄霉素发酵影响的区别,当提供的Cl-浓度为0.214 mol/L,单用KCl时灰黄霉素的发酵单位最高,而单用NaCl时,发酵液中的去氯灰黄霉素含量明显低于其它两种方法[3].后来发现一种海洋红树内生真菌1403,它与灰黄青霉菌并没有亲缘关系,但是对其培养,发现该菌能发酵产生大量的灰黄霉素,可以作为灰黄霉素新的产生菌[4].对该内生真菌培养基进行优化发现,葡萄糖浓度对菌体的生长影响最大,其次是MgCl2?6H2O的浓度.葡萄糖作为碳源,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正影响.MgCl2?6H2O作为生长因子,对该菌生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起促进作用.通过高效液相检测得出,影响培养液中灰黄霉素的代谢产量的五个重要因素:葡萄糖浓度、NaCl、 MgCl2?6H2O、K2HPO4和ZnSO4,并且增加这些因素浓度,都能促进培养液中灰黄霉素的代谢.总之,葡萄糖作为碳源,对菌体生长和灰黄霉素的代谢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由于灰黄霉素中含有氯元素,因此培养基中氯化物无机盐对该化合物的代谢有较重要的影响,氮源对菌体生长和灰黄霉素代谢的影响均不显著[5].
在灰黄霉素发现初期,随着对其研究工作的进展,其合成途径的研究也不断开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早在1953年Birch[6]等对天然酚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许多天然酚化合物结构的碳骨架是由乙酸分子间头-尾结合而成,并可构成两大类型的环状物,其一是醇醛型反应,可形成苔黑酚衍生物,其二是碳酰化型反应,可形成间苯三酚衍生物.后来发现培养基中带有同位素14C的乙酸可被利用,所合成的灰黄霉素分子中也带有同位素14C,再将此灰黄霉素降解后也能获得苔黑酚及间苯三酚衍生物,而其分子上都带有同位素14C.这说明乙酸分子与灰黄霉素的生物合成有密切的关系[7].1961年Rhodes和Boothroyd[8]等进一步研究了由乙酸分子合成灰黄霉素过程中苯酮的演化机制,并指出甲苯、氯离子等是如何结合到苯酮上使它最后合成灰黄霉素的.
另外,对灰黄霉素的提取目前工业上采用溶剂连续浸泡干菌体的方法,溶剂大多为丙酮[9,10,11].考虑到常规提取所需时间较长,提取率较低,溶剂用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徽省合肥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docx VIP
- 高中数学开学第一课-如何学好高中数学优秀课件p.pptx VIP
- 有机化学题库(附答案).pdf VIP
-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届六年级小升初真题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VIP
-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23〕300号文件).docx VIP
- GB_T 36548-2018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pdf VIP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设计.doc VIP
- 2025年高考天津卷英语高考真题(原卷版).pdf VIP
- 新高考高中数学 题型全归纳(解析版).pdf VIP
- 2010年初中化学专题二 指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