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生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可谓是一大穜.docVIP

利用学生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可谓是一大穜.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学生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可谓是一大穜.doc

利用学生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可谓是一大发明。事情一旦败露,由文章的第一作者(学生)去顶罪,自己溜之大吉。万一能蒙混过去(哪怕是抵赖过去也行),学生可以骗取学位,而作为传授学术思想并把关的导师收益则更大。首先,再无人敢说近期无成果了。相反,根据这么多“近期成果”说不定还能申报院士呢。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唐立民教授是不是属此类型?那就等我把有关材料公诸于世后,让一切主持公道的人们去评定吧。 评丁克伟、唐立民的文章《弹性力学混合 状态方程的弱形式及其边值问题》 范家让 引 言 《力学学报》1998年9月发表的丁克伟、唐立民的文章《弹性力学混合状态方程的弱形式及其边值问题》(以下简称丁文1)存在不少问题和错误,现提出我们的看法。 早在1990年,文[1]引入状态空间理论,首次成功地计算了叠层板。文[2]精确求解了具有固支边的叠层板问题。文[3-4]计算了叠层壳。之后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板壳理论[5]。根据这个理论,能在各种边界条件下精确求解任意厚度叠层板壳问题。 文[6]在肯定[1]的同时,采用二类变量的Hellinger-Reissner变分原理,导出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组,即[6]中(2.7)式,指出这组方程就是Hamilton正则方程。这组方程也就是[1]中方程(2)和[5]中方程(4-10)。丁文1在介绍文[6]中的Hamilton正则方程后说:“文[2~4]曾用这组方程解决了叠层板壳问题,……”,这是与事实不符的,因为文[1]的工作在前,文[6]的工作在后,而文[2~4]也与文[6]毫不相干。丁文1还认为强形式的解析解“过多地依赖于技巧性,因而难以得到推广”; 而广义变分原理可以对不同的边值问题统一处理,从而可以扩大求解问题的范围。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也是与事实不符的。不能把精确解和近似解混为一谈,如果变分解(包括广义变分解)给出的是精确解,其对求解问题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要求一点也不弱,即只能解规则形状的问题,并满足全部边界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技巧”。事实上,丁文1也是这样做的。丁文1中的六个二重级数就是为了满足边界条件所采用的“技巧”,只不过这种技巧不是丁文1的创造,而是抄自文献[2]或[5]。此外,丁文1根本解不了混合边界问题(详见后面的证明),谈不上扩大求解问题的范围。 关于Hellinger-Reissner变分原理及混合状态方程问题 我们对丁文1中(1)式变分,并令δU=0,经过详细的推导,证明丁文1 (5c)式是错的,其中不应含以及这几项,因而(7)式第三个方程中的D应为零。 丁文1中说:“将(7)写成如下的混合状态微分方程组”,即(9)、(10)两式。其实,该二式既不是微分方程组,也不等价于(7)式,且容易证明(9)、(10)两式是错的。在正确的表达式中,变分和应该在积分号的里面,否则将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例如,把丁文1例1中那几个二重三角级数代入(9)、(10)两式,并按丁文1所说的办法,在x, y平面内完成二重积分,立即可见凡含余弦函数的积分项为零,于是有关u, v,和的积分项恒为零,据此根本得不到形如(12)的状态方程。(9)、(10)两式中的错误不是偶然的,更不是笔误或打字错误,因为这样的错误屡见于丁、唐的其他文章中。(1)第30页中的(3)、(4)二式和《计算力学学报》,1998,15(2)第162页中的(4)、(5)二式。 2 关于混合状态方程的求解及算例问题 为了求解(9)、(10)两式,丁文1采用分离变量的方法,即丁文1 中(11)式,其中NF(x, y)和Np(x, y)是设定的x, y已知函数。然而,丁文1没有交待设定的函数是否要满足一定的边界条件。如果任意设定而不考虑边界条件,完成二重积分后得到的状态方程(12)将不可能提供可信的计算结果。 事实上,丁文1在设定函数时是考虑边界条件的,而且为了满足更多的边界条件,采用了技巧性很高的那六个二重三角级数。因为取此设定函数,可满足简支边的全部边界条件。对于固支边(x=0, a)来说,除了u=0尚待满足外,其余边界条件也都满足了。只可惜这个“技巧”不是丁文1的创造,而是抄自文献[5]中(4-72)式和183页上的(4-7c)式,但未作正确的引用。正确的引用应该是在行文过程用到别人的成果时加以标注,而不是只在引言中提一句就算是引用了。丁文1中所说的“技巧”实际上是范家让的成果,而且是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因为那六个二重三角级数是把偏微分方程组变成常微分方程组的关键一步。这一成果被丁文1的两位作者据为己有了。丁文1 中(14)式也是仿照[5]中的(4-146)式给出的。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这六个级数来分离变量和丁文1中(11)式截然不同,并不是像丁文1所说的那样可以用这六个级数来表示(11)式中的状态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