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的考查趋势与教学策略.docVIP

化学平衡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的考查趋势与教学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平衡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的考查趋势与教学策略.doc

选修阶段的化学平衡教学,成功的关键在“适度”和“有序” 程俊 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广州 510055 摘要:为了探索新课程与新高考形势下的化学平衡教学,笔者深入分析了近三年高考以来平衡问题的考查维度,深入分析了平衡各问题的内在逻辑架构,提出:要在“适度”前提下,根据学生能力基础和知识内在逻辑进行逐层递进的问题设置,使学生能力循序渐进,最终达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维度、循序渐进、创造性 化学平衡问题一直是高中化学最富有思维深度和理论价值的问题,但因其教学深度、维度难以把握,所以,教学中容易出现因层次、难度设置不当而导致的思维混乱。而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高考形势下,平衡问题又有了新的动向,此时,一味的借用过去成熟的教学思想和套路是行不通的,根据对近几年高考趋势的分析和平衡理论的深入理解,笔者认为,选修阶段化学平衡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到“适度”和“有序”。 从近几年高考动向看平衡教学的“度” 全面分析对比近三年高考的全国各地考题,无论是否实施新课程的省份与地区,有些“度”的把握是一致的。 1.1 一些旧课程中的传统难题近乎绝迹 1.1.1等效平衡问题考查的分值越来越少,三年来每年全国大约一共一道选择题,而且基本都在还没有实施新课程的地区。即使是这两年全国Ⅱ和北京的两道题,也可以不必用到等效平衡的概念来解决,更不必要总结等效平衡的种种情况。 1.1.2 单纯的计算问题,甚至是利用压强变化、密度变化来进行的计算问题不再出现。 1.1.3 对建立模型等解题技巧的考查基本不再出现。 其实,这些问题本身并不是平衡的核心和本质问题,主要是数学、模型等方法在平衡中的应用。他们增加了平衡问题的难度,而且使得擅长化学应用型思维的学生并不具有优势。 1.2 应用型、信息型问题比重加大 1.2.1 沙特列原理和平衡常数的应用,考查的分值非常大。具体来讲是各种因素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即平衡会向哪个方向移动?原料利用率、产率会增大还是减小?平衡常数变大还是变小?新的平衡状态是怎样的?并且将结论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实例中。几乎每一个题目都涉及到基本原理的应用,这体现了化学科学的价值和学生学习化学的意义。 1.2.2 更加重视对数据图表等信息的分析归纳和加工。以前图像解析一直是平衡问题考查的重要方式,但是近两年又增加了通过数据变化趋势分析问题、归纳反应特征,09年更是有全国Ⅱ、浙江、广东卷中各有一道大题考查不同反应条件下的物理量变化绘图,对信息加工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通过以上两方面维度的分析,我们发现,新课程平衡问题不是难度上的增大或减小,也不是知识点的简单增减,而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变化,即淡化技巧训练、题型归类,强化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加强对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真正具有“化学学科素养”的人才。 2 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能力循“序”渐进 由上述高考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面向新的高考,通过题海战术不断训练解题技巧将徒劳无获,使学生在面对各种新的情境时无所适从。在选修阶段,学生是初学平衡理论,而不是复习,所以应该是打好理论基础,创设富有层次的、维度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理论应用和创造中实现能力的逐步提升。 因此,在下面,我们将平衡问题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的内在逻辑进行分层,逐一落实,螺旋上升。 2.1 认识化学平衡状态 不知道什么样的状态是平衡状态,不知道何时能到达平衡,就谈不上平衡的移动,谈不上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因此,在学习平衡移动之前要站稳脚跟,把平衡状态认清了。要准确地认识平衡状态,知道平衡是如何建立的,需要以下两项知识储备: 2.1.1学生要充分理解c、V、p、ω、ρ等物理量的含义及其变与不变的本质原因。因此,对于c、V、ρ、ω这些物理量我们要先复习,知道它们的基本公式;对于p这个陌生的物理量则要补充学习,我们可以不引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但是要了解在等温等容的容器中,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理解恒温恒压的原理。而对于ф(体积分数)虽然概念陌生,但其实学生在学习阿伏伽德罗定律时已经理解了,此时只是加以提升。定量问题正好是必修化学的薄弱环节,一般的学生会感到很混乱和害怕,所以,此时加以总结会增强学生学习后续内容的自信心。 例:一定温度下2SO2(g)+O2(g) 2SO3(g),在10L容器中加入5molSO2和3molO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有3molSO2发生了反应,则:平衡时SO3的量为__________、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___________。气体密度比原来__________。能全面的分析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究竟哪些物理量会发生变化,变化趋势是怎样的,最后怎样趋于动态的平衡当有些物理量不再变时,就是到达平衡状态了。(08江苏卷)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