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基础理论17372.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17372.doc

病因与发病 6·1病因 1,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知,病由都尽。 2,宋陈无择提出了“三因学说”,说: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金疮足委折,王许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 6·1·1六淫 1,六淫致病的特点: 2,风邪 性质及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阳邪指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开泄指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阳位指风邪易袭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 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数变指其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且风邪发病多迅速传变也较快。 风为百病之长。 3寒邪 分外寒和内寒,外寒又有伤寒和中寒。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中寒。 性质及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素问·举痛论》指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通” 寒性收引。既有收缩,牵引之意。《素问·举痛论》指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蜷缩,蜷缩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 4暑邪 发生于夏至日后,立秋前。 性质及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多直入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耗气伤津出现气短乏力,口渴喜饮,尿赤短少。以及心烦不宁,、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暑多挟湿。出了有发热烦渴,还有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不爽的湿阻症。 5湿邪 性质及致病特点:湿性重浊。重即沉重或重着;浊即秽浊,多指分泌物。 湿为阴邪。 湿性粘滞。即粘腻,停滞。一方面指其症状多粘滞不爽;另一面指病多缠绵,病程长或反复发作。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6,燥邪 性质及致病特点:燥邪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 7,火(热) 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热多为外淫,如风热、暑热、湿热;火常内生,如心火上炎、肝火亢盛、胆火横逆。 性质及致病特点: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火易伤气耗津。壮火即阳热亢盛的实火,最损正气,而使津气衰脱。所谓“壮火食气” 火易生风动血。 火易致肿疡 6·1·2疠气 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的特点。其多从口鼻而入 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影响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预防与隔离;社会影响。 6·1·3七情内伤 即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而发病。 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素问·调经论》: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七情的致病特点 直接伤及内脏。 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喜则气缓《灵枢·本神》: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悲则气消《素问·举痛论》: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 情志异常波动。 6·1·4饮食,劳逸 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分寒热和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素问·五脏生成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脉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月氐月当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劳逸损伤,包括劳力过度(劳则气耗,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即“久卧伤气”)。 6·1·5外伤 6·1·6痰饮、淤血。 痰饮 狭义痰指有形可见咯吐之痰,广义的还包括累疠、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组织中未被排除的痰液,也称为无形之痰。其形成多和肺,脾,肾和三焦的脏腑有关。 金匮要略包括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 淤血 淤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脏腑内的血液。其形成一是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一是内外伤,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