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咬文嚼字教案53363.doc
咬文嚼字教案
高一语文免费教案 2006年4月3日19:21
--------------------------------------------------------------------------------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2.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3.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回收益匪浅。
二.思考问题(读书),教师板书字词。
1.第一个实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两句话有什么差别?你得到什么启示?
2.读《史记》的原句和王若虚的改句,想想原句和改句意味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有什么心得体会?
3.先想想“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再读课文的分析,你从中又得出什么感想?
三.字、词(学生看书思考间隙,教师板书)。
1.选出注音无误的一项(D)
A 下乘(cheng) 岑寂(cen) 付梓(zi) 锱铢(zizhu)
B 没镞(mozu) 咬文嚼字(jiao) 咀嚼(jue) 嚼舌(jiao)
C 蕴藉(yun) 累积(lei) 憎恶(zengwu) 便宜(pianyi)
D 尺牍(du) 灞桥(ba) 剥啄(zhuo) 清沁肺腑(qing)
2.下列解释有误的是( B )
A 援引:引用 不求甚解:很深刻 咬文嚼字:比喻斟酌
B 尺牍:书信 一川烟草:一片平地 付梓:刻字
C 蕴藉:含蓄 拘礼:限制 游离:不确定的
3.辨析词语:
①斤斤计较——锱铢必报
②顺畅——通畅
③简洁——简练
四.解题: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五.解答思考题,并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 →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分析基本概念.doc
- 分析工具LV29波特钻石理论模型.docx
- 分析工具LV98战略十步骤系统.docx
- 分析房地抵押的若干问题.doc
- 分析现金流.doc
- 分析称2015年楼市或将继续调整房价继续下调.doc
- 分析首诊眼科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时机及临床疗效.doc
- 刍议德育课程的创新精神教育.doc
- 创业计划大赛辅导.docx
- 创办人教育思想中“中庸”教育哲学的探析.doc
- 2025年衡阳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12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5年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招聘67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2025年度第一批公开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5年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63人笔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docx
- 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溶洲小学招聘临聘教师笔试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2024年度社会在职人员公开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2025年度面向应届毕业生及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2024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docx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2025年度公开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5年第一批次军队直接选拔招录军(警)官工作全面展开笔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