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中国文学中两种反现代意识.docVIP

20 世纪中国文学中两种反现代意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两种反现代意识张福贵现代化的渴望和实践是20世纪的世界性运动,是20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五四时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通过自己的文化选择确立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方向,也为20世纪中国确立了一种生生不已的现代化的尺度。???? ??? 现代化是一种整体性的概念,它包含思想的意义和艺术的意义。对于中国文学来说,艺术上的现代性是没有太多的歧义的理解的,而思想上的现代性则存在着属性和价值的理解差异。这种理解的差异来自于现代化本身所存在的环境和发展程度的差异,现代化是一个线性的历史观念。也就是说,现代化因时代和国情而有不同形态。但是,说到底,现代化又是一个普遍性的概念,具有本质的规定性。在一个具体的时空环境中,而且是一种很明确很单纯的概念。在中国社会发展的现今阶段中,不能对现代化的概念作过于宽泛的解释。现代化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作为一种明确而单纯的概念,具有不可改变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不可置换的内容。对于中国来说,这种界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现代性毫无疑问已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意义的概念。现代化既然是一种意义,那么,其思想的内涵是不能忽略的。从思想意识来看,20世纪中国文学中存在着两种反现代意识。自我意识的弱化与人类意识的匮乏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确立是传统中国人转化为现代中国人的根本标志,中国现代文学从其刚刚诞生之际就确立了这一主题。无论是为人生派文学还是为艺术派文学都努力表现着这一主题。而30年代后期革命文学的兴起,从本质上改变了五四文学的主题模式。或者说,革命文学仍然继续着人的解放的主题,但是,它把中国近代以来开始的文化变革倒置,并且将物的变革、制度的变革和思想变革置于一种近乎对立、替代的关系。而且,前两种的变革并未以五四新文化运动确立的主题为尺度展开的。当新的政治权威把五四文学中提出的个性解放的口号确认为历史的局限,而在传统意识之下进行思想的群体性的改造时,实质上已经使中国文学的主题回到了前五四时代的起点处。如果把现代化的本质确定为人的现代化的话,那么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与文学的发展,就是以现代化的渴望而进行的一种非现代化乃至反现代化的实践。? ????当时左翼人士和后来正统文学史对革命小说的所谓革命加恋爱模式的否定性评价,可以视为淡化自我意识的起点。? ??? 在革命小说中,知识分子主人公最初的革命动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性解放理想。这种以婚爱自由为主要内容的浪漫的道德追求面对传统道德的扼制,渐渐显示出它原有的脆弱性,因为传统道德有着坚固而强大的政治保护层。于是,道德必然与政治交锋,道德理想追求的挫折也必然转向现实的政治反抗。这里,作家把握住了个性解放向阶级解放转化的契机,显示出个人需求向群体需求过渡的内在逻辑。应该说,在这样一种确实的人生体验的基础之上,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的生成和强化实在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转化,这是一种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革命小说”是知识分子阶级意识、情感方式转化的表征。小说中普遍存在的革命加恋爱的模式,是个性解放主题与阶级解放主题转化时期的特定交汇形态,包含有知识分子对政治与性爱的特别的浪漫理解。而其后人们对这一情感方式的否定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剥夺。在革命小说中,主人公对于革命和恋爱的理解,如果不是从政治学的意义去判断的话,都表现出了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理解方式。很明显,当时被否定的主要不是革命,而是在革命中表现出来的恋爱 一种最具个性特征的自我意识。 ????在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阵营中,残留着浓重的宗法意识。这种宗法意识从五四时期就与现代知识分子的新生的自我意识本能的对立。丁玲的《在医院中》的陆萍的苦恼就来自于自己的个性意识不能融于周围的环境也为周围的环境所不容。而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极端形势也必然对这种自我意识构成限制。政治是一架大机器,它要把一切都纳入自己的固有逻辑之中,要克服一切个别、独出的因素而强化整体功能以保持机器的运转。这是政治的逻辑,政治的逻辑就不能用伦理的和情感的逻辑去判断。当毛泽东们把是否与工农民众相结合作为衡量青年是不是革命者的唯一标准时,对于劳动民众特别是农民意识的认同也就成了革命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唯一选择。沙汀的《闯关》中的那个工农干部不仅代表着环境,也代表着一种思想。而文化人”左嘉向那个工农干部的服从,也是向那个阶级进行思想意识认同的艰难过程和必然归宿。这是一种宿命,小说的那个标题极具象征意味。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战争环境和宗法观念对现代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双重绞杀过程。?? ??“前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政治化的群体意识。林道静形象是前十七年文学主题的一个总结。她的人生发展道路就是自我意识的弱化和浪漫情感的消失过程。而文革文学”则最终表现为对人性本身的否定。在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学主题的文化走向就是一个反叛传统又回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