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00431.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00431.doc

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 2008年第6期(总第151期) 水规总院水利规划与战略研究中心 2008年10月17日 21世纪黄河节水节地节能型 赵衍庚 研究员 (山东省科技战略研究所) 新中国实行人民治黄,已经取得关键决定性胜利。主要标志为: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改道,具有善淤、善决、善徙特点,治理难的黄河,取得了50多年伏秋大汛无决口巨大成就;实行上拦治黄,以兴建干流上拦工程为重点,显著地减水减沙,是下游防洪治理的釜底抽薪;以三门峡水库为开端的中上游干支流工程开发,特别是小浪底、龙羊峡、刘家峡等干流枢纽工程建设,改善了中上游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资源开发、工业化、城市化正在加速进行,尤其是山西能源基地的开发建设与颇具规模,为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地能源与资源支撑。 然而,2002年治黄规划却认为存在“南决、北决”灾害,威胁竟然涉及5省24个市110个县,达12万km2巨大范围,国家还撤销着黄河下游经济带,规划了长500km、宽7—10km改道区。人们看到的是,治黄成就与洪水威胁间的极端不协调,似乎是让人难以理解。这也是治黄战略重点没有及时向下游转移所出现的问题。 黄河下游实行三河四堤治理,将与上拦治黄结合,又有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的调水,将在21世纪形成节水节地节能型河流治理模式。 一、治黄遇到了“大水危险”、“小水淤积”两难问题 治黄的基本工作方针是人民治黄,也是主要的防汛抗洪抢险形式和基本力量组织,而人民实际感受到的是来水减少,断流加剧,引黄用水日益紧张,因此,国家开工兴建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以向黄淮海平原调水供水;沿黄和近黄地区大量的防洪工程成为“太阳工程”,黄河防洪的切身体会是年年防洪不见洪,近10多年来最大的“96.8”洪水,花园口洪峰流量7860m3/s,成了地方小河,仅为2—3年一遇;黄河花园口天然径流总量560亿m3,小浪底设计入库水量380亿m3,再除去干流工程的蓄水削峰和上拦治黄减水,怎么就有使治淮、治海工程“毁于一旦”的洪水灾害发生呢?淮河丰水年径流量为800亿m3,目前治淮、治海已经达到百年一遇,“南决、北决”之洪水难道是“天水”?2002年治黄规划以“南决、北决”为减灾任务,而治黄目标却是“四不”,措施目标限制在河道之内,这是少有的规划目标措施与减灾治理任务不一致的不合逻辑。 对于目前的黄河防洪治理困难,黄委李国英主任的认识就更加直接:大洪水存在漫滩、偎堤和大堤被冲决、溃决的危险,小洪水又造成河道淤积、河床抬升、二级悬河加剧。可见,当前的黄河防洪治理,几乎到了难以适从的地步。综观大规模治黄过程与当前的矛盾点,目前黄河存在的严重决口灾害和治黄难,并不是源自黄河洪水和洪水增大的自然因素,是“黄河下游河道恶化形势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李国英),是治黄方略和评价方法上出了问题。 徐乾清院士在对《小浪底水库防洪设计错误及下游窄深河槽治理》一文的批示中说,“在上拦治黄总体方略下,研究下游防洪治理的重点,是如何治理下游河道治理成窄深河槽,以与上拦治黄的需要相适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至于下游河道如何治理成窄深河槽,涉及的问题极为复杂,需要作为治黄的一项重大课题,进行系统研究。遵照徐院士批示,进行研究的结果,认为目前的治黄困难,始自盲目引进国外大坝技术而兴建三门峡水库,治理成窄深河槽的关键是实现水沙资源化利用。 二、三门峡兴建是盲目引进国外大坝技术的严重教训 治黄专家潘贤娣,在《三门峡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一书中说到,基于当时对河床自动调整的内在机理是一个尚待阐明的研究课题,当这个内在机理未能弄清之前,我们不得不在一些水文学的方法,利用决定调整作用的外在条件来反映挟沙能力的内在调整过程。在钱宁和麦乔威先生指导下,于1963年提出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计算方法,并对实测情况进行了验证计算,得到了满意结果,为三门峡水库改建方案比较提供了科学依据。 而在这之前,由于当时对黄河水沙和河床冲淤演变规律认识不清,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是按少沙河流的模式来研究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因此成果不符合实际情况。而认识与理解黄河下游河床演变过程,是经历了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粗到细的艰难过程。难点是黄河的河床边界条件异常复杂,洪水含沙量变幅巨大。直到1990年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复杂的现象通过计算机模拟,在“八五”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中又分别建立起“水文学模型”和“水动力学模型”,使下游河道冲淤学模型和黄河河道冲淤学有了更大发展。 1955年我国编制的治黄规划,是黄河综合治理与开发规划,确定上马三门峡水库。而由原苏联设计的三门峡这个高坝大库,总库容350亿m3, 竟占入库水量的92%,是防洪、拦沙、发电、灌溉、通航等综合枢纽工程,设计淹没耕地高达200万亩,移民60万人,还要建成五座大型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