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 一、关于胶囊内镜 什么是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发展史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 胶囊内镜是由吞入的内镜胶囊在胃肠道内的移动过程中摄取图象,通过传感器无线传送到记录仪并记录的检查方法。 胶囊内镜的问世为小肠疾病的诊治带来了突破,使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得以实现。 胶囊内镜发展史(一) 在胶囊内镜正式问世之前,经历了长达20年的酝酿、构思和研发过程 胶囊内镜发展史(二) 国产OMOM胶囊内镜由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研制成功。 二、胶囊内镜的构成 OMOM胶囊内镜系统由智能胶囊、图像记录仪、影像工作站和手持无线监视仪(选配)组成。主要有2种选配: 配置一: 检查过程简单 胶囊内镜检查过程很简单 新一代智能胶囊 金山公司今年推出新版胶囊——U-CAM型胶囊 图像更清晰:图像分辩率大大提高,有效减少运动模糊 操作更简便:自助式报告单,自带光盘刻录功能,简化医生操作 功能更强大:图像筛选功能,图像增强功能,PACS系统接口预留, 方便信息化管理 图像筛选功能 新一代智能胶囊内窥镜系统具有图像筛选功能,能自动滤除图片中 的相似图片,减少医生的读图量,节省医生的读图时间。 U-CAM胶囊图片效果 胃内正常图片: 胃内病变图片 小肠内正常图片 结肠内正常图片 图像未增强前后图片质量对比 图像未增强 图像增强后 三、胶囊内镜应用状况 两种胶囊内镜对比 全球胶囊内镜应用状况 国产胶囊内镜分布情况 两种胶囊内镜对比 全世界最先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的胶囊内镜有两种:以色列Given公司的Pillcom胶囊内镜和中国金山科技公司的OMOM胶囊内镜。 包括奥林巴斯等在内的全球知名消化内镜公司的胶囊内镜即将进入临床。 两种胶囊内镜对比 全球胶囊内镜应用状况 工作站安装总数量:约8000个 记录仪销售数量: 约8000个 胶囊使用: 约52万个 平均每个工作站胶囊使用量/年: 48-50个 国产胶囊内镜分布情况 国内:工作站600台左右 记录仪销售近900个 胶囊使用约53000个 平均每个工作站胶囊使用量/年: 50个 国外:已进入包括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 澳大利亚等在内的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近 3000家 四、胶囊内镜临床应用 胶囊内镜的诊断地位 胶囊内镜在国内应用的主要适应症 胶囊内镜的诊断地位 动物实验【1】表明,CE对小肠疾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和92%。 胶囊内镜的诊断地位 通过对全球有关小肠出血的临床试验报告和出版物的综合研究,在小肠黏膜损伤方面胶囊内镜检出结果非常明显 小肠出血: 胶囊内镜检出率比其他诊断方法平均高21% 疑似CD:在疑似克罗恩氏病的检出率方面不低于其他任何诊断手段 全球医师比较接受的观点是胶囊内镜在小肠黏膜损伤检查方面可以与小肠镜同比或优先。而且明显优于其他诊断手段。 CE在国内应用的主要适应症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及缺铁性贫血; 疑似克罗恩病; 疑似小肠肿瘤; 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 疑似或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等); 检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 临床上需要排除小肠疾病者 六、CE诊断OGIB ◆常规检查手段难以诊断OGIB ◆CE对OGIB的诊断价值 常规检查手段难以诊断OGIB 每年因消化道出血导致住院治疗者超过了300000例,大约10%~20%的患者没有发现明确的出血灶。 全部病例的5%可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出血,从而导致全面和反复的检查【1,2】 。 OGIB处理难度很大。原因主要是由于许多OGIB的出血部位在小肠,常规内镜和影像学检查难于发现这些部位的出血病灶。 CE对OGIB的诊断价值 自胶囊内镜于6年前开始在临床应用后,已有很多报道证实对小肠出血性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1,2,3] 国内研究 国内有学者【1】对52例经胃镜、肠镜检查阴性的消化道出血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共发现小肠异常37例,未见异常15例,总阳性检出率为71.2%(37/52)。 其中血管畸形18例(39.1%,18/52),经手术或DSA血管造影证实为出血原因的有5例,其余13例由于检查时机的

文档评论(0)

chqs5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