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_涂怀奎.pdf
2000 年第 2 期 矿 产 与 地 质 第 14 卷
2000 年 4 月 M IN ERAL R E SOU R CE S AN D GEOLO GY 总第 76 期
中国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①
涂怀奎
(核工业西北地质局 2 14 大队, 陕西城固 723200)
( ) ( )
摘 要: 概述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及特征。并将其划分为十个类型, 即 1 地震, 2 火山,
(3)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 (4) 地面变形, (5) 海洋动力, (6) 水质与环境污染, (7) 矿山与地下
工程, (8) 沙漠化, (9) 地方病, ( 10) 洪水与风沙。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类型; 分布特征; 中国
中图分类号: P 6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1- 5663 (2000) 02- 0098- 05
中国的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 十小类: 第一大类: 主要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 又
( ) (
称第一环境问题 表 1 中 1~ 5 类 。第二大类是人为的地质灾害, 称第二环境问题 表 1 中6~
)
10 类 。这些都是由于人为地质作用的而造成或带来眼前的或长远的潜在危害, 为人类自身导
( )
致恶性循环地质灾害。邹家华副委员长在世界地球 日座谈会上 1999. 4. 2 1 日 说: “近些年中
国各种 自然的和人为的灾害频频发生, 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除地震外,
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270 亿元, 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 14, 造成人员伤亡, 每年数以千计。一些
地区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 恶化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为此, 本文对中国地质
灾害特征、类型及分布论述如下, 希望能引起各方注意。
1 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
1. 1 地震灾害
可分两类: 一是构造地震, 与近代活动性断裂构造关系密切。二是工程开发造成的诱发性
地震。构造地震破坏性大, 影响范围广, 地震级别高, 而诱发性地震范围小, 级别低。中国是一
个多地震的国家, 历史上 1556 年曾发生过最大的陕西华县 8 级地震, 是一次中外史上罕见的
毁灭性大地震, 死亡人员有姓名的达 83 万。受灾以陕、晋、豫三省为重, 波及面积影响到甘、冀、
鲁、鄂等省 185 个县, 有感范围达川、闽、两广, 面积达 90 万 km 2 , 一百余县均有记载。 自 1949
年 10 月到 1990 年底, 据统计共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3 次, 7~ 79 级 50 次, 6~ 69 级 303 次, 5
~ 59 级 152 1 次, 因地震造成人员伤亡 28 万受伤 765 万, 其中唐山地震死亡达 24 万多人,
从 1998 年起中国进入第 5 个地震高潮活动期。发生地震城市的地震次数多, 级别高, 烈度大。
由于地震有很大隐蔽性和突发性特征, 故易在极短时间内造成极大损失。其中唐山 1976 年发
① 收稿 日期: 1999- 11- 17。作者简介: 涂怀奎, 男, 1933 年生, 高级工程师,
98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生为 78 级地震, 是一次损失惨重的破坏性大地震, 台湾“9. 2 1”大地震 68 级, 延续时间长, 损
失巨大, 引起地震界高度重视。
表 1 中国地质灾害分类特征与实例
T ab le 1 T yp e s, Ch aracter ist i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南极长城站区土层冻结温度及未冻水含量试验研究.pdf
- 中国南海诸岛的现状.pdf
- 中国南部沿海增养殖业的调查与展望_来自广东饶平柘林湾和南澳深澳湾_海上渔村_的思.pdf
-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_天人关系_辨析.pdf
- 中国古水稻的时空分布及其启示意义.pdf
- 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成藏特征_康玉柱.pdf
- 中国可持续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pdf
- 中国台湾都会区基桩耐震性能分析初探.pdf
- 中国吐鲁番两株产木聚糖酶的极端耐碱Bacillushalodurans的分类鉴定.pdf
- 中国周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形势新发展对中国西南边疆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pdf
- 中国城市土地流转机制的问题和出路——基于讨价还价视角的解析.pdf
- 中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政府缺陷.pdf
- 中国城市扩张的财政激励——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pdf
-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副本.pdf
- 中国外来海洋生物及其影响.pdf
- 中国大陆宁养照顾对癌症末期患者生活质量之影响.pdf
- 中国大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管理与调控战略_周国逸.pdf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榴辉岩磷灰石脉体中铁的氧化物、重晶石和独居石出溶物的发现及其意义.pdf
- 中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揭开新的一页DD第160次香山学术讨论会评述.pdf
- 中国工程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与未来23051.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