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5.6Zn-2.75Y-0.55Zr合金经不同工艺处理组织和性能与研究.pdfVIP

Mg-5.6Zn-2.75Y-0.55Zr合金经不同工艺处理组织和性能与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摘 要 本论文对真空熔炼 Mg-5.6Zn-2.75Y-0.55Zr 镁合金铸锭进行了挤压、轧制以及热 处理。并采用光学显微镜(OM )、X 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拉伸试验等材料分析测试手段,对各状态实验合金进行 了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分析,并探讨了该合金的断裂机制。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合金铸锭在挤压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黑色第 二相基本沿挤压方向形成“流线组织”。XRD 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相主要为 W 相, 即Mg Zn Y 相。将挤压态合金在 400 ℃下轧制成厚度为 3 mm 的薄板,组织为孪晶 3 3 2 和动态再结晶的混合组织;W 相经过轧制变形后在基体上分布的更加弥散;薄板经 530℃×4h+200 ℃×8h 热处理后,晶粒有所长大,并有大量的 Mg-Zn-Y-Zr 沉淀相析 出。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轧制态实验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 为 263 MPa 、235 MPa 和 15% ,比挤压态实验合金相分别降低了 19%、5%和 21% ; 而经 530℃×4h+200 ℃×8h 热处理的实验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明显较前两者均 有所提高,抗拉强度达到 356Mpa,屈服强度达到 321Mpa 。 X-Ray 、TEM 及 SEM 分析表明:经 530℃×4h+200 ℃×8h 处理的实验合金沉 淀析出相主要为 Mg-Zn-Y-Zr 相,主要强化机制为固溶强化和时效强化,因此热处 理后的实验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挤压态和轧制态实验合金断裂机制基本相似,属 于韧窝断裂;轧制+热处理态的拉伸试样断口表面有大量的解理面,其断裂机制为 沿晶断裂、穿晶断裂与韧性断裂并存的混合型断裂,但以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为主, 故热处理态试样的强度较轧制态的有所提高。 关键词:Mg-5.6Zn-2.75Y-0.55Zr 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断裂机制 Abstract Extruded, rolled, heat-treatedMg-5.6Zn-2.75Y-0.55Zr alloy casting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pective state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X-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ensile test. Fracture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ed mechanism were discussed briefly in this paper.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more fine microstructure DRX grains has been achieved by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fter in the process of hot extrusion. Even a mass of the precipitates formed “flown line microstructure” along the extrusion direction. The XRD investigated that these precipitates mainly were Mg Zn Y

文档评论(0)

baihua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