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板栗园的营造.doc
第一章 板栗在我市的分布及发展现状
板栗是我市传统种植的经济树种之一,境内分布广泛。垂直分布集中在海拔100-800米之间,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也有少量分布。水平地域分布涉及多个乡镇,以麻城东部山区乡镇较多,且集中连片,盐田河镇为全市板栗最多的乡镇,既有成片百年以上的老林,也有连片新栽的栗林。
据1985年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市有成片板栗面积12137亩,其中盐田河乡为9669亩,占79.7%,其余主要分布在乘马、龟山、白果、张家畈等乡镇。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板栗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发展板栗生产上,做到了成片造林与“四旁”栽种相结合,林业工程造林与一般社会造林相结合,国有、集体、个体、合营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至1999年全市有板栗面积149100亩,按树龄分,产前期40800亩,初产期69150亩,盛产期37980亩,衰产期1110亩;按权属分,国有2130亩,集体39900亩,个体106740亩,合营330亩。199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百里板栗经济带”后,麻东山区及麻西北丘陵乡镇,把板栗产业作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来抓,突破性地发展板栗生产。2002年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全市主栽树种为板栗,2002年退耕还林新增板栗面积2万亩,2003年退耕还林新增板栗面积3万亩。同时按照省林业局关于建设低丘岗地开发示范区的要求,2004年在低丘岗地上新栽板栗达8万亩。
据统计,全市现有板栗总面积45万亩,其中片林33.75万亩,散生11.25万亩,年产量6054吨。在发展板栗生产上,全市涌现了许多典型。2003年9月,市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对板栗之乡的盐田河镇进行了板栗产业化建设情况的专题调查。据调查,全镇现有板栗面积达80001亩,共3451970株,其中片林3100220株,64004.4亩;散生351750株,折合面积15996.6亩。在板栗面积中,幼树1513760株,18922亩,占23.6%;壮龄树1459200株,48640亩,占60.8%;老龄树479010株,12439亩,占15.6%。全镇万亩以上连片基地3处,5000-10000亩的基地2处,1000-5000亩基地5处,1000亩以上基地8处。初步形成23个品业村,其中盐田河、雨头山、杨家冲、界岭等10个村已成为重点村,其板栗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镇的49%和42%。近三年全镇平均年产量为3003吨,产值约188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80.2%,人平增收400元。其中幼壮树年产量2402.4吨,占总产的80%,老龄树年产量600.6吨,占20%。涌现出许多典型。盐田河村跃入村级之最,板栗面积达4488.8亩,年产量32万斤,年产值172.8万元,人平增收782元;凉亭坳组步入组级之最,板栗面积300亩,年产5万斤,户平2000斤,人平500斤,人平增收过千元。麻西北、麻中南的板栗产业发展也起步快、效果明显。该镇已初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格局。
乘马岗镇凌家岩村,走出了一条“依托资源、野生嫁接、集体建场、全面带动”的发展之路。该村地处麻北边缘地带,地貌为低山区,总面积13845亩,其中林业用地11180亩,野生板栗、茅栗资源丰富。村委会为了发展板栗生产,于1976年以集体办场的形式,动员全村劳力清林去杂,留野生板栗、茅栗蔸嫁接,开始“野转家”。1982年又从本市盐田河乡购进接穗,实行统一嫁接,集中管理,于1983年正式建场,并已有部分栗树投产。现有板栗场面积400亩,板栗树1万株。全面投产后,村里就承包给农户管理。2003年产板栗2万余斤,收入2万元,村里提成1.1万元,其余为承包人所有。在村办林场的带动下,各农户在承包的自留山、责任山上自发地开展板栗野转家嫁接。村委会为了促进板栗生产发展,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如给农户免费提供种子、种苗;开展生产竞赛,每年进行一次板栗生产评比,户平产量达到2000斤以上的,村里给予适当奖励。在村委会的引导下,村民们发展板栗生产的积极性空间高涨。施肥、整枝、防治病虫等技术管理措施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全村171户,670人,现在户平年产板栗达到2000斤以上的有40多户,2003年,村民凌乐腾家产板栗5000余斤,收入8000元,凌乐波家产板栗3000余斤,收入6000元,他们都依靠发展板栗生产,走上了致富之路。
顺河集镇幸福村地处麻西北边陲,与红安、新县交界,有7个村民小组,193户,731人,版图面积13989亩,其中林业用地11590亩,人平15.9亩,是一个典型林业村。过去的幸福村,村民缺衣少粮,住在幸福村,过着穷日子,改革开发以来,该村围绕“山”字做文章,瞄准大山,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山林资源,改造低产林,开辟荒山,营造以板栗为主的高效经济林,开创了他们的幸福之路。在发展板栗生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