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质找矿能力,缓解资源瓶颈制约 中国新一轮找矿热.docVIP

提高地质找矿能力,缓解资源瓶颈制约 中国新一轮找矿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高地质找矿能力,缓解资源瓶颈制约 中国新一轮找矿热   那么,在当前新的形势和背景下,这轮找矿热催生哪些新思维、新机制、新路径?相关利益主体能否在勘采体制机制理顺过程中,实现利益平衡?新老找矿人又如何在坚守与担当中寻求找矿突破之路?针对此,半月谈编辑部特别策划《找矿!找矿!--中国新一轮找矿热调查》专题,组织记者奔赴各地,展开深度调研。(《半月谈内部版》2012年第6期)   上篇:中国发展战略瓶颈倒逼找矿新思维   新态势:资源瓶颈倒逼找矿热升温   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勾画了未来10年的“找矿战略路线图”,并明确了找矿突破行动“时间表”:3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进展,5年实现找矿重大突破,8到10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   进入2012年以来,全国找矿行动的推进更加紧锣密鼓--2月9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召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3月31日,全国探矿者年会召开,深入展开找矿技术与资本对接洽谈;5月10日,《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发布;5月11日,第三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召开,着重加强地质找矿领域的对外开放合作……   新一轮找矿热潮的背后,是国际矿产资源总体有限,国内大宗矿产品供应难以满足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严峻现实。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表示,未来10到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与供给刚性制约矛盾将日益严峻。根据国土资源部预测,本世纪中叶,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矿产需求强劲,高峰大体在2025年到2035年,2035年后才可能平稳下降。   而矿产需求高峰期恰值国内资源供给短缺期。到2020年,中国将有25种矿产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   在资源需求刚性增长、资源供给又刚性制约下,资源消费远大于资源生产,资源生产又快于资源勘查,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石油对外依存度56.7%,铁矿石对外依存度56.4%,铜70%以上,铝60%以上,钾盐60%以上。   徐绍史说,大宗商品特别是矿产品受到货币体系、过度投资、垄断经营和地缘政治影响,特别是受过度金融化影响,金融衍生品增多,投机增多,大型机构投资增多,矿产品脱离实体经济供求关系,价格高位振荡。经济处于扩张期,矿产品交易量价齐升,可能增大通胀和经济过热风险;经济处于收缩期,矿产品量价齐跌,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拖累经济。   显然,要摆脱受制于人,保障资源可持续供给,必须立足国内,实现找矿突破。   上个世纪末,矿业一度被称为“夕阳产业”,地勘行业全面萎缩进入低谷。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而广大发展中国家还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对矿产品需求相对少一些。汪民说:“进入本世纪后,尤其是从2002年下半年起,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明显增加,矿产品价格大幅上升,矿业市场开始迎来新一轮的繁荣。”   几乎与此同时,我国找矿战略行动提上议程。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吹响找矿突破行动的集结号。此后几年,地质找矿逐年升温。   新路径:深度挖潜,广度扩张   目前,我国600多座大中型矿山的2/3已进入中、晚开采期,在地表及近地表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几率已越来越小。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彭悦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之乡”,湖南主要矿区开采历史长、强度大,一些矿山成为危机矿山。湖南开展调查的55个矿山中,资源危机矿山达45个。   面对矿业可能出现“无米之炊”,我国地质找矿由地表浅层向地下深层掘进。新疆地矿局总工程师董连慧说,全国14个省区已相继开展深部找矿工作。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找的矿主要集中在铜陵、庐枞、马鞍山、淮北、霍邱等区域地表以下500米内的浅部。”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总工程师储国正说,从2002年开始,他们逐渐向深部找矿,向薄弱地带找矿。   与此同时,由陆地向海洋拓展找矿空间,也已付诸行动。“渤海湾石油多位于浅海中,正成为我国石油勘探的集中区域。”石油勘探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半月谈记者,去年渤海湾产出4000万吨油气当量,被誉为“海上大庆”.   近几年,中海油在渤海东部海域接连发现大规模油田,环绕渤海,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以及多个海上油田等几个重要产油区几乎已连成一片。   不久前,在美国休斯敦海洋油气技术大会(OTC)上,展会主席史蒂夫巴林特断言,1969年首届大会时业界还不能开发的海域,今天已经成了“浅海”,向深海寻求资源能源是必然趋势。   在找矿竞争日趋激烈

文档评论(0)

nnh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