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一 麦类病害——症状与病原
. Cereal Diseases——symptoms and pathogens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观察并鉴定所提供的全部标本,识别小麦常见病害。
2.比较小麦三种锈病(条锈、叶锈、秆锈)的症状,掌握诊断要点;认识三种锈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形态。
3.比较麦类作物各种黑穗(粉)病的症状,识别病原菌形态,以区别之。
?
二、实验材料: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 、小麦叶锈病P.recondita f.sp. tritici、小麦秆锈病P. graminis f.sp. tritici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zeae、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小麦纹枯病Ceratobasidium cereale、小麦根腐病Cochliobolus sativus、小麦秆枯病Gibellina cerealis、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小麦秆黑粉病Urocystis tritici、小麦光腥黑穗病Tilletia foetida、小麦网腥黑穗病Tilletia caries、小麦粒线虫病Anguine tritici、小麦黄矮病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小麦丛矮病Northern cereal mosaic virus、大麦条纹病Drechslera graminea等病害标本。
?
三、实验内容
1.小麦锈病(Wheat rusts)
(1)症状比较观察
仔细观察三种锈病的夏孢子堆及冬孢子堆,细加区别,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将观察结果填入表1。
表 1? 小麦三种锈病症状比较表 比较项目 条锈病
Wheat stripe rust 叶锈病
Wheat leaf rust 秆锈病
Wheat stem rust 主要发生部位 ? ? ? 夏
孢
子
堆 颜色 ? ? ? 形状 ? ? ? 大小 ? ? ? 排列方式 ? ? ? 表皮破裂情况 ? ? ? 冬
孢
子
堆 颜色 ? ? ? 形状 ? ? ? 排列方式 ? ? ? 表皮破裂情况 ? ? ? ?
(2)病菌形态观察
镜检三种锈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将结果填入表2
表 2? 三种锈菌形态比较 比较项目 条锈病菌
Puccinia striiformis 叶锈病菌
P.recondita 秆锈病菌
P. graminis 夏
孢
子
堆 形态 ? ? ? 大小 ? ? ? 色泽 ? ? ? 芽孔 ? ? ? 刺 ? ? ? 冬
孢
子
堆 色泽 ? ? ? 顶端形状 ? ? ? 顶壁厚薄 ? ? ? 孢子柄 ? ? ? 形态图 ? ? ? ?
2. 麦类白粉病(Wheat powdery mildew)
要求:(1)观察麦类白粉病症状;(2)直接取病叶置于玻片上,保持视野半明半暗,用低倍镜镜检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的着生情况,并观察其形态特点;(3)挑取黑色小点观察闭囊壳、附属丝及子囊形态特点。
提示:(1)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通常叶面病斑多于叶背,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受害重。典型病状为病部表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霉层渐变为灰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颗粒(闭囊壳)。霉层下面及周围的寄主组织褪绿。病叶早期黄化、卷曲并枯死。茎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状。重病株通常矮缩,不抽穗。
(2)病原菌:Blumeria graminis,病菌菌丝体多生于叶正面,分生孢子椭圆形的,成串生于棒状的分生孢子梗上,闭囊壳球状,黑色,外有丝状附属丝、灰褐色,子囊壳内含有多个子囊,子囊长圆形,子囊孢子单胞,无色。
?
3. 麦类全蚀病(Wheat take-all diseases)
要求:(1)观察小麦全蚀病的症状,并与秆枯病、根腐病、纹枯病进行比较掌握其主要特点;(2)挑取叶鞘内侧黑色小粒点镜检,观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形态。
症状:(1)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根和茎基部近土面的1~2节,地上部其他症状的显现,都是根及茎基部受害腐烂所引起的。
分蘖期:病株稍矮,分蘖减少,基部叶片发黄,主要特点是种子根和地下茎呈灰黑色,次生根也局部变黑。
返青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多。至拔节后期,病状日趋明显,病株矮化,稀疏,生长衰弱,叶片自下向上发黄,似干旱缺肥状。重病植株根系大部分变黑,茎基部表面和叶鞘内侧生有明显的灰黑色菌丝层。
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枯和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