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o-LaNi5复合电极材料在碱性介质中电催化析氢性能.pdfVIP

Ni-Co-LaNi5复合电极材料在碱性介质中电催化析氢性能.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第 7期 无 机 化 学 学 报 Vo1.19,No.7 2003年 7月 CHINESEJOURNALOFINORGANICCHEMISTRY Ju1.,2003 s 研究简报 石 Ni.Co.LaNi复合电极材料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催化析氢性能 武 刚 李 宁 周德瑞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哈尔滨 150001) 关键词 : 复合 电沉积 电催化 析氢 Ni.Co.LaNis 分类号: 0614.81 电催化析氢反应是电能向化学能转化 的一个有 中去,形成具有高 比表面积和高催化活性的复合电 效途径,是电化学科学中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 极材料。本文在 Ni—Co合金 电解液 中添加 LaNis微 课题 。阴极析氢超 电势 的降低,是提高析氢活性, 粒,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 出了Ni—Co-laNis复 降低电解能耗 的关键 。为 了提高电极 的电催化活 合电极,研究了这种电极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和结 性,一是可通过提高电极表面的真实表面积,来降低 构,并通过 Tafel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 (EIS) 电解过程 中电极表面 的真实电流密度,达到降低析 研究了其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催化析氢性能。 氢超电势的 目的;另一发展方 向是提高电极材料本 1 实验部分 身的电化学活性,即寻找高催化活性 的新型析氢材 料…。 1.1 Ni.Co—LaNis复合电极的制备 由于过渡金属具有特殊的 d电于结构,是 目前 利用沉 降法进行复合 电沉积 。磁力搅拌 的 公认的电化学活性最好的电极材料,而在过渡金属 方式使 LaNis微粒 (平均粒径为 2m)均匀悬浮于 中,Ni及Ni合金将是研究的主要方向,其 中多元合 镀液 中。制备过程 中以铬锆铜基体为阴极,工作 金复合材料将成为该技术发展的主流 [21。通过复合 面积 (S袅)40mm×80mm,纯镍和纯钴作为阳极 。 电沉积技术可 以将一种或数种不溶性 固体微粒掺杂 电解液组成 为 :Ni(NH2SO3)2·4H20300g ·L。。, 到金属材料 中形成复合镀层,这样通过几种材料的 Co(NH2S03)2·4H2050g·L一,I-I3BO320g·L。。,十 正协同效应得到有效的电催化活性表面 3【】。Ni.WC、 二烷基硫酸钠 0.005g·L。。,LaNi5为0~10g·L。。, Ni—PTFE、Ni.RuO2、Ni.MoS Ni.FeS等镍基复合电极 电流密度为 5A ·dm-2恒 电流电沉积 120rain。 以其高比表面,以及 固体颗粒所表现出的催化活性 1.2 电极表面形貌和结构 而成为有效的氢气析出反应 (HER)催化电极。同时 采用 HITACHIEDAX650型 电子扫描显微镜 由于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4厂层电子结构,使稀土金 (SEM)观察电极表面形貌,用联机的EDS能量色散 属及其合金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Tanaka等报道了 谱仪测量复合电极 中LaNis微粒和 Ni,Co的含量; LaNis合金的表观交换 电流密度 (1ogj0)达到 一3.5 D/max.YA型X射线衍射仪 (XRD)研究电极材料的 A ·cm-2非常接近贵金属 Pd(一3.9A ·cm-2)和 Pt 相结构。 (一3.5A ·cm )的值。但 由于氢气的吸、脱附过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nh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