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一: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商鞅面临一个怎样风雷激荡的社会大转型时期?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时代主题:大动荡、大变革 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处在春秋战国大环境下的秦国为什么要变法?又有什么有利条件和机遇? “三晋攻夺我河西地”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记》 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一 、商鞅变法背景 2、秦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3、秦孝公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4、变法之争作了思想准备。 1、诸侯争霸, 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 5、商鞅个人的作用。 必要性: 可能性: 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的兼并战争,商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秦国的虎狼之师?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贵族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二、变法内容 1. 军事 ⑴ 奖励军功和军功爵制度 ⑵ 严肃军纪 ⑶ 实行什伍制度 提高军队战斗力 材料一:“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材料三:…他们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商鞅有什么高招来发展经济,支撑秦国这架庞大的战车的? 二、变法内容 2. 经济 ⑴ 废井田,开阡陌 ⑵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⑶ 统一度量衡 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稳定财政收入 调动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二:“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4分) (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积极: 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消极: 1、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 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为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出现犯上作乱的现象,商鞅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二、变法内容 3. 政治 ⑴ 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 强化中央集权 分封制 国君 诸侯 诸侯国官吏 (世袭) 国君 地方县吏 (非终身,任免制) 县制 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二、变法内容 3. 政治 ⑴ 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 ⑵ 什伍(户籍编制)连坐制度 ⑶ 轻罪重刑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 强化法律意识,保证顺利变法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二、变法内容 4. 思想 焚烧诗书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焚烧诗书”排除了复古思想的干扰,利于宣传变法。但是从历史发展来看它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焚烧诗书”的认识?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看P24“阅读与思考”考虑:商鞅还从哪些方面对秦国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