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检测系统可靠性设计 2. 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1) 电磁兼容性设计:电磁兼容性是指测试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适应性,即能保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电磁兼容性设计的目的是使系统既不受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也不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影响。电磁兼容性设计具体方法参见8.4节检测系统抗干扰设计。 (2) 抗冲击和振动设计:在冲击和振动作用下,测试系统的元器件可能发生失效,部件可能发生松动。其主要失效模式为:电阻、电容、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引线发生断裂、焊点开焊等;高频振动可能使功率电阻、电解电容器上绝缘层损坏;接插件松动;显示器工作不正常。为了减少冲击和振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检测系统可靠性设计 ① 减振设计。减振设计采用的是隔离技术,即在振动源与怕振动的部件或设备之间装入专用隔离介质,以此来削弱振动源传递到部件或设备的能量。常用的减振器有金属弹簧减振器、橡胶减振器、蜂窝状纸质减振器、泡沫聚苯乙烯塑料块等。对于车载、机载、舰载测试系统一般都应加装减振装置。对于工作在振动强烈的生产现场的测试系统也应加装减振装置。 ② 阻尼设计。阻尼设计方法是借助于阻尼材料的阻尼性能,消耗外来的振动能量。 ③ 去耦技术。目的是防止共振。尽量提高设备的固有振动频率,使设备和元器件的频率不等于外来振源的频率。例如,对于电阻器和电容器一般通过剪短引线来提高固有频率。 检测系统可靠性设计 (3) 冗余设计:冗余技术也称容错技术,如果系统中某种部件一个满足不了可靠性要求,是通过增加完成同一功能的并联或备用单元数目,以防止系统出现故障,这种以多余的资源换取系统可靠性的设计称冗余设计。如在电路设计中,对那些容易产生短路的部分,以串联形式复制;对那些容易产生开路的部分,以并联的形式复制。 (4) 热设计:为防止由于有源元器件的散热使机箱(腔内)温度升高而导致元器件材料老化失效的设计称为热设计。热设计的原则一般是减少发热量(如尽量选用小功率元件、减少发热元件数量等)和加强散热(如安装散热片、风冷、水冷等)。 检测系统可靠性设计 3. 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任何一个检测系统的软件都难以保证没有错误。通过系统应用软件的容错设计可以减少错误,使系统由于软件问题而出错的概率降低,即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 根据产品可靠性定义,软件可靠性是“软件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周期内执行所要求功能的能力”。所以软件的可靠度是“软件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周期内不引起系统故障的概率”。 检测系统可靠性设计 软件可靠性的主要标志是软件能否真实而准确地描述欲实现的各种功能。为了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应尽量将软件规范化、标准化和模块化,尽可能把复杂的问题化成若干较为简单、明确的小任务。把一个大程序分成若干独立的小模块,模块化设计有助于及时发现设计中的不合理部分,而且检查和测试几个小模块要比检查和测试大程序方便得多。应用软件的测试工作是应用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 软件可靠性在可靠性工程的研究领域中是一个新课题,在进行检测系统设计时应该兼顾硬件可靠性和软件可靠性,综合考虑,使我们设计的检测系统能可靠、高效、无故障地运行。 检测系统可靠性设计 4. 可靠性验证 可靠性验证的目的是在可靠性预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核、检查研制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研制工作的具体情况,本系统在研制过程中,对重点的自研产品部件、单机进行可靠性考核。考虑到软件产品目前尚没有严格的可靠性考核、实验方法,软件的可靠性指标纳入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中一并检查、验收。 3.6 检测系统设计实例 3.6.1 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设计 1. 近红外光谱品质检测原理 通常称介于可见区和中红外区之间波长范围为780nm~2500nm(波数范围12820 cm-1~4000 cm-1)的一段电磁波为近红外谱区。近红外光谱分析(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is,简称NIR或NIRS)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以及药物学等领域。在工业领域,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已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中汽油辛烷值的在线检测、卷烟行业中烟叶品质检测、生物制药行业中药品成分分析等。 检测系统设计实例 在农业领域,近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与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直链淀粉、水分以及其他营养成分有关的分析,适合于对各种农产品(小麦、大米、玉米、西红柿、西瓜等)进行品质分析。相对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近红外光谱分析以其方便、快捷、无环境污染、成本低而被越来越引起重视。 近红外光谱分析利用物质对近红外辐射的吸收总量与成分总量成线性关系的原理。如果预先知道一定数量样品的成分含量,同时采集了它们的光谱,就利用二者建立起光谱校正模型,以后新样品,只需采集其光谱,代入前面建立的模型,即可预测出该样品的成分含量。由此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用于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