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纪之交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回顾和展望.pdf
世纪之交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
回顾和展望
刘 旭 董玉琛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 世界上有作物 1200 种,中国就有 600 余种,中国已完成 36 万份作物种
质资源的编目,并已完成全部农艺性状鉴定,部分品质、抗逆、抗病虫鉴定;建
立了长期保存和中期保存的种质保存体系,并提供育种和生产利用 5 万份次,已
有 3 389 份得到有效利用。目前已形成以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为牵头单位,
全国各有关农业科研部门共同协作的作物种质资源工作体系。近20 年来,其工作
的重点是收集、保存、鉴定,随着工作的深入,今后将转向以研究、创新和利用
为主,重点进行本底调查、遗传多样性研究、特性鉴定和利用评价,积极进行种
质创新,更好地为育种和农业生产服务。
关键词 作物种质资源 收集 保存 体系 研究 多样性
1 引言
中国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农业历史悠久,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作物多
样性中心之一。据初步统计,世界上栽培植物有 1200 余种,中国就有 600 余种,其中有 300
余种是起源于中国或种植历史在 2 000 年以上。中国的种质资源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在科研和
生产上均发挥了很大作用。中国经整理编目的种质资源已有 160 种作物,共 36 万份,入国家
种质库长期保存的有 31 .8 万余份,入圃保存的 3 .7 万份,它们分属 78 科 256 属 810 个种
(不含花卉和药用植物)。
对入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的 31 .8 万份种质资源全部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部分进行了
品质、抗逆和抗病虫鉴定,从中已初步筛选出 2 万余份综合性状较好或具有某一特优性状的
种质资源。这些优异材料,部分已提供给生物技术、育种利用,有些还在高寒地区、盐碱地
区、干旱地区和矿山复垦区直接推广利用,有些还向世界各国提供,都已初见成效。
通过 20 年的工作和 15 年攻关,已初步形成了由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牵头,
全国各有关农业科研部门共同协作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研究、创新、利用的工作
体系,但由于受到经费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此体系尚十分脆弱。加强此工作体系的关键在于
适当增加投入,创造必要条件,使作物种质资源工作从目前以收集、保存、鉴定为主,及时
转到以研究、创新、利用为主的轨道上,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发挥种质资源的作用。
世纪之交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回顾和展望 129
已收集编目的 36 万份种质中,选育材料 4 .3 万份,国外引进材料 6.7 万份;其余 25
万份为中国的地方品种、稀有种及野生近缘植物,约占收集材料总数的 70 %。还有小作物、
水生蔬菜、热带作物、牧草、调味、香料、花卉和药用植物有待进一步收集,预计还可以收
集地方品种和野生种及野生近缘植物 15 万份左右,估计中国种质资源的总量实际上约在 40
万份左右(不包含选育和国外引进材料)。伴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单一生产经营
和山区开发建设等带来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重了种质资源的灭绝,特别是野生
资源受到了更大威胁。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
性成了十分紧迫的任务之一。
近 20 年的研究项目重点是收集和保存,“七五”、“八五”、“九五”3 个五年计划中,国
家计委和原国家科委均将《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组织协调全国
400 多个单位、2 500 余名科技人员协作攻关,使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下一个 10 年作物种质资源的总体目标是:基本查清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
群居状况及其时空变动情况,并使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份数每年增加 0 .5 万份左右;研究
中国作物遗传多样性富集中心形成因素,并提出原生境保存、异生境及离体保存的总体方案;
建立国家作物种质资源重大科学工程(或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并建立种质多样性、信息监
控中心和监测系统;深入进行作物种质资源的特性鉴定和利用评价,积极进行种质创新,更
有效地为育种和生产服务;努力开发未被充分利用的作物,进一步发挥作物种质资源在农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济三煤矿163下02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实测研究.pdf
- 三位一体全面优化科学设计有效衔接.ppt
- 济三煤矿6303工作面巷帮冲击矿压机理研究.pdf
- 济三煤矿沿空巷道冲击矿压成因探讨.pdf
- 三化统筹产城融合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1000亿的目标.pdf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纹样研究.pdf
- 浮选含金矿石中硫化矿物的捕收剂研究.pdf
- 三地联手建起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工作机制.pdf
- 三峡大坝景区开放公园管理的调查与对策.pdf
- 三峡大学关于修订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
- 2024年头灯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澳代巴豆酸乙酯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水污染防治设备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纸卷包装输送系统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湿疹药物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家用通风电器具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数字模拟混合输出仪表通讯模板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计算器及货币专用设备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手工制纸及纸板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抗生素类药物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