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公共品供给机制:作用边界变迁及影响因素.docVIP

公共品供给机制:作用边界变迁及影响因素.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共品供给机制:作用边界变迁及影响因素.doc

PAGE  PAGE 12 公共品供给机制:作用边界变迁及影响因素作者简介:樊丽明(1958-),女,山东淄博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学。石绍宾(1979-),男,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学。 *本文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区域性公共品供给与地方税收” (01JA790036)的阶段性成果。 樊丽明 石绍宾 (山东大学 经济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公共品供给机制是从供给主体和运行机理的角度抽象出的公共品供给模式,包括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自愿供给。某一公共品的供给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供给机制的作用边界处于变迁之中,主要表现为政府供给与私人供给的相互转化。在公共品供给机制的变迁中,公共品的性质特征、技术进步、政府职能理念、公平效率准则、政??政策倾向、需求状况以及私人资本规模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公共品;供给机制;作用边界变迁;影响因素 Provision Mechanism of Public Goods: Function Boundary Transition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FAN Li-ming SHI Shao-bin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The provision mechanisms of public goods, which include government provision, private provision and voluntary provision, are the provision patterns of public go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viders and function mechanism. In fact, the provision mechanism of each public goods is not irrecoverable. On the country, its boundary is always changing, which means the mutual transition of the government provision and private and voluntary provision. On the choice of the provision mechanism, the following things play the main role as characteristic of the public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government duty ideas, equality and efficiency rules, government policies, demand status and scale of private capital. Key words: Public Goods, Provision Mechanism, Function Boundary Transition, Influential Factors 一、引言 公共品供给机制是从供给主体和运行机理的角度抽象出的公共品供给模式。马斯格锐夫(1939)[1]与萨缪尔森(1954[2],1955[3])都认为,由于公共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私人供给必定存在效率或福利损失,因此,必须由政府供给。而此后的文献研究则表明了私人在提供灯塔(科斯,1974)[4]、教育(海伊和埃利,1988)、法律与秩序(安德森和希尔,1979)、基础设施(贝托,1990)、农业科研(马耶夫斯基,1989)以及其他公共品(考恩,1988;伍尔德里奇,1970)方面的潜在力量。[5]罗森(2002)也指出,美国国内的民事纠纷除了诉诸法庭,每年有4万多件由私人公司解决;大面积的私家花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公园的作用。[6]奥斯特罗姆、蒂伯特与瓦伦(1961)[7]在对大城市地区的警察服务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之后,发现,“在公共经济中,不只有政府(霍布斯)和市场(斯密)两种秩序”。之后,奥尔森(1965)[8]首次对公共品自愿供给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的分析,而伯格斯汤姆、布鲁梅和瓦里安(1986)[9]则探讨了不同程度财富再分配对个人捐赠的不同影响,他们对自愿捐赠非合作一般模型的分析堪称公共品自愿供给分析的经典。 樊丽明(2005)[10]在博士后报告中,对公共品的政府供给、市场供给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