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主要病害研究进展和生产中存在问题.docVIP

山药主要病害研究进展和生产中存在问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3卷 增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8月 山药主要病害研究进展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李术臣 贾海民 陈 丹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国分类号:S4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387(2005)S0-0243-04 [摘 要] 综述了近几年来山药主要病害的病原、症状和防治方法,提出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山药(Dicscorea oppositaThunb)原名薯蓣,其异名很多,如怀山、怀山药、怀参、山芋、麻山药等。山药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均高,是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原料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特产出口蔬菜之一。中国亚热带地区是山药的原产地和驯化中心,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1]。栽培山药的经济效益是种植小麦、玉米的8~10倍。河北省沿潴龙河两岸山药栽培面积有近万公顷,且栽培面积在逐年扩大,已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但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成为制约山药生产和产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如2004年河北省山药大面积发生炭疽病害,造成1/3绝收,农民经济损失惨重,山药产业受到了重创。目前在山药上普遍发生且报道较多的病害种类有线虫病、病毒病和炭疽病,茎腐病、枯萎病、褐斑病等也有报道。为了今后更好地对病害进行研究和防治,现将 山药主要病害综述如下。 1 山药线虫病 山药线虫病也叫山药黑斑病、红斑病、水烂、水疔等,在山药产区普遍发生,危害较重,有关病原的报道各地不尽相同。 1.1 病原与危害症状 黄文华等[2]1987年在江苏沛县发现了当地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山药线虫病,病原是咖啡短体线虫。田间发病率30%~100%,产量损失30%~50%。小区致病性试验表明,在山药从种到收的整个生育期都会受咖啡短体线虫的危害,这种线虫幼虫和成虫直接侵染山药的地下部。在山药生长前期,咖啡短体线虫危害山药嘴子和根系;在山药生长后期,主要侵染肥大的块茎,导致地上部藤蔓矮化,叶片变小。发病严重的田块蔓叶变黄,甚至整株枯死。地下部不同部位受咖啡短体线虫危害后表现的症状稍有差异。主根受害首先表现为水渍状暗黄色的损伤,随后变为黑色缢缩;地中茎受害表现为黑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深达木质部;块茎受害,初期表现为浅黄色小点状坏死斑,后为圆形褐色大病斑,危害严重时,病斑黑褐色连片,包围整个块茎,表面发生许多纵裂口,病部深度一般不超过3 mm,病斑内部呈褐色,海绵状。田福进等[3]报道,山东鄄城县1987年大面积严重发生山药根结线虫病,病原是一个由多种线虫组成的混合群体,主要有花生根结线虫Meloidgymearenaria(占56.1%)、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占31.5%)、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占9.4%)和其他线虫(占3%)。土壤分离结果显示,1~30 cm土层中根结线虫群体数量最大,80 cm深处也有一定分布。山药根结线虫主要侵染山药的根状块茎,块茎受害后,表面变暗褐色,无光泽,多数畸形,线虫侵入点周围会肿胀突起,形成许多2~7 mm大小的虫瘿(根结),严重时,多个虫瘿愈合在一起。在块茎的毛根上也会产生如米粒大小的根结,块茎组织自表面向内变褐,并有其他微生物的再侵染而导致腐烂。地上部叶片变小,植株长势弱,茎蔓生长不良。 1.2 发生规律与防治 山药线虫病是种块带病的土传病害,病原线虫在土壤内集中分布在5~30 cm土层内,最深可达80 cm,以卵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春天平均气温达10℃时线虫开始孵化,在山东一年发生4代,重复侵在防上应以50%辛硫磷乳油、50%甲基异柳磷乳油1 000倍液浸泡种块24 h,栽培时每公顷用3%米乐儿颗粒剂75 kg喷拌湿润细土1 500 kg处理播种沟有显著防效。 2 山药病毒病 2.1 病原与鉴定 李明军等[4]通过电镜观察和PCR扩增后的电泳检测,探明河南温县怀山药感染的病毒为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卷叶病毒。曾军等[5]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出闽西地区山药感染6种马铃薯病毒:PVA,PVM,PLRV,PVS,PVX和PVY。其中马铃薯A病毒(PVA)和马铃薯M病毒(PVM)侵染力最强,检出率最高;PVS和PVY侵染力最弱,而且病毒检出率最低。病毒是造成怀山药产量下降和品质退化的主要原因。 2.2 病毒病的症状与防治 在山药生长初期,病毒病症状并不明显。在生长的中后期,症状逐渐明显,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明显的褪绿斑,随后绿色花斑逐渐隆起,叶片斑驳花叶、凸凹卷曲畸形、黄化或坏死,感病叶片明显小于健壮叶片,严重时整株矮化,生长缓慢,地下茎块明显小于健壮的植株,并且畸形,产量下降。目前病毒病的防治尚无有效药剂,栽培抗病品种和脱毒苗是有效的防治办法。 3 山药炭疽病 3.1 病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