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问政:开启民生的新钥匙.pdf
第 11卷 第 l期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V01.11 No.1
2010年 2月 J0URNAL0FzHENGzH0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SocialScience) Feb.2010
[文章编号]1009—3729(2010)0l一0061—04
网络问政 :开启民生的新钥匙
李贵成
(郑州轻工业学院 思政部,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网络问政是指政府通过收集网络舆情了解民意、;r-集民智、解决民生,以最终实现科学决
策的一种问政方式。网络问政拓展 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
体现,有助于提升以人为本的执政新理念,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网络问政是新事物,尚
存在一些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健全:让政府网站实至名归;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以理性
态度倾听网络民意;汇聚民智进行科学决策;建立长效机制激发持久行动力。
[关键词]网络问政;以人为本;网络发言人制度;网络民意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志码]A
2008年6月 20日,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 民网 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及公共意志。网络问政 的基本
与网友在线交流,指出互联网是 “做事情、做决策, 途径是网络民意表达及其承载的强大网络舆论。网
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_lJ。继胡锦 络问政的目的是影响公共利益、公共事务或者公共
涛总书记与人民网网友在线交流之后,2009年2月 意志的具体决策活动,实现现实政治生活中难以达
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对话亿万网民,进 到或者成本很高的参政议政之 目的。基于网络问政
一 步带动了各级政府和官员的网络问政之风。如 发生之平台——互联网之虚拟性、直接性、互动性和
今,越来越多的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通过答复网上 即时l生等特征,网络问政具有以下特点。
留言,开设留言板、邮箱、博客,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 1.参与主体的双向-陛
等多种形式,在互联网上了解民情、听取民意 可以 网络问政是双向的,问的主体既可以是政府,也
说,网络的出现使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 可以是网民。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直面政府官员,
督权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而网络问政则成了一把 倾吐意愿,进言献策;政府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问计于
开启民生的新钥匙。 民、问需于民。
2.参与主体的平等性
一
、 网络问政的内涵
现实中,我国的政府要员到基层调研,其活动多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正在步入 处在一个受保护的环境之中,这个保护环境往往是
网络时代。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多媒体 一 场精心的组织与安排,使之面对的不是直接的民
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对人类社会 的影响不断扩大, 意,而是一系列被设计过的寒暄,官员看到听到的多
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所谓网络 是被过滤过的信息,公众对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影响
问政,是指通过网络问责于政府,政府通过收集网络 是微弱的、被动的。网络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
舆情了解民意、汇集民智、解决民生,以最终实现科 在网络上,参与的个体之间是平等的,只要法律许
学决策的一种问政方式。网络问政的核心和推力是 可,任何一个参与主体都可以就 自己关心的事务发
[收稿 日期]2009—12—02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 目(082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