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振鬣长啸向大千——李蓁非先生《啸歌集》序(上篇).pdfVIP

【论文】振鬣长啸向大千——李蓁非先生《啸歌集》序(上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振鬣长啸向大千——李蓁非先生《啸歌集》序(上篇).pdf

第 27卷第 1期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OlO年 2月 Vo1.27 NO.1 JournalofPingxiangCollege Feb.2010 振 鬣 长 啸 向大 千 李蓁非先生 《啸歌集》序(上篇) 曾 文 斌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江西 萍乡 337000) 摘 要:李蓁非先生是萍乡教育界老前辈、学者、地方文化名人。《啸歌集》是作者生前编选的诗歌结集。长序从七十多 年来中国历史大背景下,解读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悲欢与坎坷途程 ,并试图从中探索中国传统士人向现代知识分 子转化的轨迹。本文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解析作者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 “危急存亡之秋”的诗作。它不仅保存了较 珍贵的抗战史料,更留下了蓁非先生青年时壮怀未遂、报国无门、徙倚彷徨的零乱脚印,显示出老一辈爱国知识分子 是怎么从民族战争烽火中步履蹒跚地走过来的。 关键词:抗 日救亡 ;腾踔志;徙倚彷徨 中图分类号 :I2O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O7—9149(2olo)ol一0054一O4 《啸歌集》是李蓁非先生的诗歌结集 ,按时代分 的诗 120余首 ,词 14题 18首 (序 中题数 ,均据电脑打 《初集 》和 《次集 》,《初集》系先生 自编,《次集 》先生生 印稿)。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 “狼烟迤逦”的抗 日烽 前整理就绪。两集问诗,时问跨度近七十年,但有编年 火 ,“干戈扰攘 山河破 ,社稷凋残文字存”(《清故宫感 的创作只有三十五年,恐非先生诗作全豹。 事》之二)。有文字存 ,就是幸事 ,不可能全保存下来, 蓁非先生出 自书香世家 ,终身从事教育,受传统 再加上后来连续不断、洗髓伐毛的政治运动;作者的 文化熏陶极深 ,终生涵泳在中国诗词中,吸其精华 ,得 文学观念、审美意识 的变迁 ,必然有 “悔其少作”的大 其神采。他用诗记录了新 旧时代 ,让读者看到了中国 力斫削。严格说来,《啸歌初集》只是作者手订的前期 的昨天和现在,深深感到时世艰难 ;更借诗剖示 自我 。 诗作选本 ,题数虽不多,题材却丰富多样 ,除有关抗 日 也许作者在诗 中的形象是多棱体的,但他的教师风 救亡的诗题外,据作者的情趣、兴致,有景物游览、友 度、书生情怀、诗人气质、志士肝胆、烈士忠贞,却不断 朋酬赠、抒怀述志(包括读书咏史)、题画、拟古、译作 从诗中流露出来 ,向读者显示我是谁。诗人用 《诗 ·小 等等。 《初集》中抗 日诗并不多,但所有林林总总的题 雅 ·白华》:“啸歌伤怀,念彼硕人”名集,以象征其七 材,在作者笔下,多数带上 “危急存亡之秋”的时代硝 十年来始终如一的 “振鬣长啸”,像这样词情并茂的诗 烟,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壮怀未遂、报 国无门的惆 词,能够传世,也应该传世,以勖来者。 怅抑郁 。凭作者这些仅存的华章,不仅为后人留下了 下面分两部分作点探析。 较珍贵的抗战资料,更记录下诗人 “身经危乱志难灰” 天地窄束雕鹗翼 云山冷寄鹪鹩枝 (《杂感》之三)的 “平生腾踔志”(《梦飞》),在战乱中无 《啸歌初集》的写作年代,起于1935年,作者十九 法实现,只有暂借 “一枝栖”,“寂寞关河徒负手,闭门 岁,止于1947年,作者三十一岁。这十三年是人生中 伸纸写愁思”(秋《兴》之四)。《初集》中的诗,就是蓁非 最宝贵的黄金年华,也是蓁非先生现存诗作从发轫到 先生青年时徘徊瞻顾、徙倚彷徨的零乱脚印,让后来 成熟期。可惜仅存诗 55题,篇幅长短不同,各类体裁 人看看,老一

文档评论(0)

6f4f6f4d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