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蛋白沉积症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 述 肺泡蛋白沉着症 ( Pulmonary alveolar roteinosis, PAP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少见疾病,以肺泡及终末细支气管内大量的表面活性蛋白及脂质沉积为特征,30 - 50岁男性多见,病变多为两侧,单侧者少见。 临床表现 PAP起病隐匿,早期多无临床症状。 中期: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胸痛,咳血者少见,偶有部分可咳出小块胶冻样物质。 晚期:患者明显消瘦,部分可出现杵状指;预后较差,约1/3患者因呼吸衰竭或合并感染而死亡。 病理诊断 PAP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 经胸腔镜或支气管肺活检( TBLB ) 获取肺组织或肺泡灌洗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 本病在病理上为肺泡、 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内有或充满浓厚的灰白色、 结节状、PAS染色阳性的嗜酸性物质,其中含有大量类脂质。 病理诊断 典型的支气管灌洗液呈牛奶样乳液 , 放置后分层,光镜下有大量形态规则,大小不等的嗜酸性颗粒状脂蛋白样物质形成,PAS染色阳性。在电镜下这些物质是由大量大小不等的细胞碎片, 表面活性物质颗粒及其他一些蛋白样物组成。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呈多样化, 可归纳为以下 6种 : ① 地图样分布:由于肺泡蛋白样物质不均匀沉积, 病灶与周围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楚 , 形成鲜明的对照, 类似“ 地图” 。 ② 碎石路征: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由弥漫性磨玻璃影及内部的网格状小叶间隔增厚组成(铺路石样表现)。HRCT可显示小叶间隔增厚及肺小叶内密度增高影等微细改变,同时易发现肺大泡、肺气肿及肺不张等改变。 ③ 肺水肿样表现 :胸片上蝶翼状阴影可似肺水肿, 但与真正的肺水肿不同, 在 C T上可与心源性肺水肿鉴别。 ④ 支气管充气相:据文献报道本病该征象少见,存在于斑片状影或蝶翼状影之中。该征象的出现提示腺泡实变。 ⑤ 肺实变样表现: 由于大量蛋白样物质沉积于肺泡所致, 常见于晚期, 以两下肺为多见 , 但也见于单个肺叶或肺段实变。 ⑥ 间质纤维化样表现: 常见于晚期, 可表现为网格状阴影, 可能为小叶间隔水肿或炎细胞浸润所致,而非纤维组织增生。 特别指出:PAP的影像学改变的程度与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表现为影像改变重,临床症状轻。 肺泡蛋白沉积症-CT表现 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以双肺门为主呈蝶翼状外观实变区与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晰,周围正常 肺组织将病灶衬托呈“地图样”改变 肺泡蛋白沉积症-CT表现 双肺弥漫分布的斑片影、磨玻璃影,病变分布广泛,实变区小叶内和小叶间间隔增厚, 围成多边形的“碎石路”样改变; 肺泡蛋白沉积症 双肺多发斑片状状磨玻璃改变,呈“地图样”改变 HRCT示磨玻璃改变内小叶间隔增厚,呈多边形,“铺路石样”改变,左肺上叶大片实变影,可见“支气管气象” 肺泡蛋白沉积症 HRCT

文档评论(0)

quji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