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语文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彭德怀印象》(人教版选修).pptVIP

2014年高二语文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彭德怀印象》(人教版选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塑料/上溯 辅导/哺育 真谛/取缔 B.酬谢/绸缪 简陋/露面 威名/偎依 C.刹那/刹车 创伤/创造 行款/行头 D.粗犷/旷达 剽悍/漂泊 氛围/气愤 解析:A.sù/sù  fǔ/bǔ   dì/dì; B.chóu/chóu  lòu/lòu  wēi/wēi; C.chà/shā  chuānɡ/chuànɡ hánɡ/xínɡ; D.ɡuǎnɡ/kuànɡ piāo/piāo  fēn/fèn。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崛起 缴获 度假村 气喘吁吁 B.暖昧 潮汛 辨证法 仗义执言 C.影牒 辐射 凌霄花 一愁莫展 D.简练 坐镇 煞风景 锋芒必露 解析:B.暧昧,辩证法;C.影碟,一筹莫展;D.锋芒毕露。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刘汉民同志回忆说:“培民书记每次下乡路过饭店时,________要下车看望我们,有时还给我们送些礼物,________他的礼物微薄,但在我们心上却像千斤重的砝码。” ②贝多芬在致亲王的信里写道:“您之所以成为一个亲王,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________成为贝多芬,却________我自己。” A.经常 不管 之所以 是由于 B.总  不管 所以  由于 C.总  尽管 之所以 是由于 D.经常 尽管 所以  由于 解析:总:一直。经常:时常。用“总”准确。尽管:连词,表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与之呼应。不管:连词,表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边常用“都”“也”等副词与之呼应,由此可知答案为C。 答案:C 4.下列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B.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C.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答案:D 5.与《彭德怀印象》一文无关的是(  ) A.作者埃德加·斯诺 B.选自《西行漫记》一书 C.通篇没有中心事件 D.是一篇事件通讯 解析:非事件通讯,而是人物通讯。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黄艾禾 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浓厚。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己当官仕途方便。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 这样的回忆:“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当时的妓院集中地)受欢迎的重要的顾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闻,朋友们也劝他不要去,担心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有碍”,然而蔡内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实际上,“教育救国”的理念,是蔡元培自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坚信不移的信念。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据当时正在北大上学的顾颉刚的回忆,到任那天,校工们在门口恭恭敬敬排队向他行礼,蔡元培“脱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实际上, 蔡元培从来也没有把北大校长一职看作是一官职,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 蔡元培1月4日到北大上任,1月11日就呈请教育部聘任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蔡元培与陈独秀,个性完全不同。但是蔡元培看中陈独秀的,是他的新锐和毅力。一旦下定决心,就一趟趟“亲顾茅庐”。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 在蔡元培引进了陈独秀后,陈又引进了胡适进北大当教师。而胡适当时不过是个连博士学位还没拿到的毛头小伙——后来,胡适在他的纪念文章里曾提到,如果没有蔡元培, 他的一生很可能会在一家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度过。 引进陈独秀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