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过 秦 论 贾 谊 浙江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毛碧姣 导入: 我国古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魅力的基石就是能精当地使用材料很好地为中心服务。诚如杜牧主张的“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这也是我们写作必须掌握的技能。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是啊,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我们取之不尽的学习范例,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当然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研习本文的写作特色,体会大家如何让观点来统率材料。 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学识渊博,年青时就负有才名,年仅二十岁,就被召为博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后贬为长沙王太傅。33岁抑郁而死。 所著政论文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 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 分析文章结构,明确全文中心。 (一)归纳各自然段的段意。 1、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第1段)。 2、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第2段)。 3、秦始皇统一全国(第3段)。 4、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4段)。 5、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第5段)。 (二)明确全文中心论点 1.文章的标题“过秦论”是什么意思? 2.文中指出了秦哪一方面的过失,原因是什么? 就各段段意可明白,文章前三段说的是秦的兴盛过程,第四段写秦的灭亡,最后写灭亡的原因。所以从内容上来看可分两大部分:A、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B、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因此文章的重点在于分析秦王朝的灭亡,秦的过失自然不在它逐步强盛时期(攻),而在它夺得天下之后(守)。 秦失天下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分析本文如何让观点来统率材料 (一)思考并讨论: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直指的对象应该是秦始皇,那么文章为什么不直接从秦始皇开始写,而是从秦孝公写起,历经惠文、武王、昭襄王,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及至始皇。 2、就秦王朝的这一历史史实,按贾谊的观点,你会怎样选取材料来论证? 总结:作者所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指的是“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之术也。”秦要统一全国,自然要对山东(崤山之东)诸候采取攻势,逐步消灭它们;而在统一全国之后要防止人民颠覆它的政权,这就转入守势。处于攻势“尚诈力”,处于守势“贵顺权”。“顺权”就是施行仁义以收拢民心。秦灭六国后依旧残酷地压迫人民,不施仁义,故而迅速灭亡。要讲清这一点,只有以史实为依据,从孝公写起,说明秦的兴亡过程。 (二)分析本文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如何围绕“仁义不施”选取的材料? 提示:1、秦孝公之时,选取了“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这一事例,来说明秦的统治者“不施仁义”而“尚诈力”。 2、孝公之后五君时,选取了秦的对立面诸候连衡一方来反衬。齐、赵、楚、魏四国的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和信陵君,“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以此显示秦残暴,不施仁义。 3、秦始皇时:攻,突出了用形象的动词及动词短语,高度概括了秦的暴政,“振长策”“御”“执敲扑”“鞭笞”。用“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一细节来体现秦的强大并从侧面反映了秦“不施仁义”。守,选取“焚百家之言”“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这些事例来体现强秦的暴虐依旧,仁义不施依旧。 (三)思考同样不施仁义,作者又是如何选择材料来体现秦攻时所向披靡,守时溃不成军? 提示:双方力量的对比 1、秦与六国的对比 2、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3、秦与陈涉对比 作者既渲染秦的强盛,又权力铺写诸侯合纵缔交,会盟弱秦时的地广人众――列出战国四公子的姓名,备加称颂;历数六国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人才,具体姓名达20人之多。诸侯罗致人才,约从离衡“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可行动的结果──秦国开关延敌,诸侯不战而自困。越是写诸侯人才众多,就越反衬出秦之强大无敌。 写陈涉出身之低下、起义的仓猝、士卒的弱少、兵器的钝劣以及“天下云集响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学案《囚绿记》.doc
-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学案《蜀道难》.doc
-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学案《小狗包弟》.doc
-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新人教版学案《大学》节选.doc
-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新人教版学案《鸿门宴》.doc
-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新人教版学案《晋灵公不君》.doc
-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新人教版学案《老子》.doc
-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新人教版学案《论语》.doc
-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新人教版学案《庖丁解牛》.doc
-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新人教版学案《项脊轩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