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听听那冷雨》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2、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
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教学重点]
突出朗读,仔细品位诗性的语言。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是“一种心境,一种浓浓的割舍不断的乡愁”。
2. 适度迁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愫。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课前预习
1、 学生自读课文,排除阅读障碍。
2、 熟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感到困惑的语句或语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导语:1974年的3月,春寒加剧的台北,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有一位诗人穿行在厦门街的长巷瓦巷。潇潇的冷雨打在伞上,脸上,也跌落在他心里。这不仅有他那漂泊半生的感慨,更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绵绵乡愁。这就是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的节选部分。
2. 提起余光中先生,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在初中前段已经学过余光中先生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乡愁》。有谁能给大家朗诵一下?(示意学生举手,同时打出幻灯片)
3. 提起乡愁,大家眼中的乡愁是什么样的呢?(示意学生举手回答)那乡愁和雨交织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余光中的“冷雨”中,寻找那一份久违的感动。
二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重阳节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母亲及妻子均为常州人,故也自称“江南人”。著名诗人,中国现代作家。他是梅开四度的作家(诗、散文、评论、翻译)。1947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49年赴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他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诗代表作有《乡愁》,处女诗集《舟子的悲歌》;散文,有散文集《逍遥游》、《望乡的牧神》、《听听那冷雨》.
乡愁在是文学创作中一个亘古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说:“大概作单纯的乡愁应该就是同乡会式的乡愁,就是自己土生土长的故乡,离开了若干岁月,油然而生的一种感怀,当然这中间还加上对于亲人、乡人的感情在里面,这是最基本的。不过呢,对于读书人来讲,乡愁可能是更丰富、更复杂的一种文化感。因为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而且可能还包括历史的成分在里面,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甚至于要包括文化的整个背景里面。
”
三 尝试美读,通过对语言高低、轻重、长短的把握,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意朗读技巧:绘声绘行绘色,层次有序地把观众带进诗歌的情感境界。
朗读时的表情达意要做到:
音乐美——快慢、轻重、高低
构图美——带出意境、人物性格及时间的层次感
感情美——丰富的情感,要表达处理得当
停顿:显示语法结构,明晰表达语言,传达情感
语调: 平调(平稳) 升调(疑问命令) 降调(肯定祈使感叹) 曲调(曲折变化)
语调要有明显的起伏变化,舒缓有致,体现艺术性。
声调 喜——语气 气满声平 语调平稳舒缓
哀—— 气缓声柔 平稳舒缓
乐—— 气快声高 逐渐上升
忧—— 气短声细 曲折升降
节奏 轻快——语速较快,气快声轻,表达欢快幽默之情
沉稳——语速较缓,气足声强,表庄重压抑悲痛之情
舒缓——语速较慢,气缓声柔,表舒坦闲适之情
强疾——语速较快,气促声强,表激动紧张之情
文章写游子思乡之忧,声调应气短声细,曲折升降。全篇应以轻快舒缓节奏为主,适当加入沉稳强疾节奏。
四 在学生美读的同时,重点指导前四段。
如:“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淅淅沥沥”叠词的使用,“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给人音律的美感。
又如:“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这几乎把听觉,视觉,嗅乃至味觉调动起来,和触觉之冷融为一体。这是乡愁的诗意。
再如:“清明这雨季。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而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叠词结构,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出一辙。余光中就是要把雨引起的乡愁,不但定位在古典诗歌的韵味上,而且定位到古典诗歌的节奏上,李清照式的节奏和汉语的特殊韵律上。
四 感知行文思路
本文的行文思路或作者对雨的感情的思绪之网撒得很开:
1.总体上是由远到近,由物及人。时间上从远古时期、太初有字写到亡宋之痛写到今天的公寓;
2.空间上从远隔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1(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2(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案3(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同步训练1(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同步训练2(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学案(苏教版08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教案1(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教案2(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同步训练1(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同步训练2(苏教版必修3).doc
-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我与地坛》教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想北平》教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向青春举杯》教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像山那样思考》教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月是故乡明》教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再别康桥》教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doc
- 江苏省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9月月测语文试题.doc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一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doc
- 江苏省射阳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