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宣扬等《当代西方人文思 潮扫 描》《社会科学报》.pdfVIP

高宣扬等《当代西方人文思 潮扫 描》《社会科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科学报/2006 年/10 月/12 日/第007 版 海外视点 当代西方人文思潮扫描 本版编辑 同济大学 高宣扬 华东师范大学 姜宇辉 华东师范大学 刘擎 西方人文主义,在经历了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基督教、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古典资本主义 及现代科学的不同历史文化力量的考验和批判之后,性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而从20 世纪60 年代起,由于晚期资本主义的后工业结构、消费社会以及后现代文化的强烈影响, 在总结20 世纪理论探讨以及各个流派相互争论的成果基础上,西方人文思想更面临新的挑战。 综述 当代西方人文思潮的变化与特点 欧美各国人文思潮的主要内容 首先,立足于分析哲学传统的英美人文思潮,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发生了以罗尔斯(JohnRawls) 为代表的公平正义论、以哈耶克(Friedrich A.von Hayek)和米凯尔·山德尔(Michael Sandel) 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以诺奇克(Robert Nozick)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权利论、以布兰特(Richard B.Brandt)为代表的准则功利主义以及以斯马特(J.J.C.Smart)为代表的行动功利主义之间的激烈 的理论争执,导致原属于经验主义流派的英美分析哲学的人文主义的重大变化。显然,经过图尔 敏(S.E.Toul-min)、赫尔(Richard M.Hare)、菲利普·福特(Philippe Foot)和约翰·席尔勒(John Searle)等人的修正,原来由摩尔(Moore)等人所倡导的以直觉主义方法和功利主义的元伦理学 为基础的英美人文思潮,面临 60 年代后社会文化转变的挑战,经过布兰特、内格尔(Thomas Nagel)、麦金泰尔(Alasdair McIntyre)、戴维斯·路易斯(David Lewis,1941-)及达尼尔·德 内特(DanielDennett,1942-)等人的改造和修正,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以现代科学方法为基础 的多元化的理论形态。最重要的改变,是不再坚持原来那种死板的科学形式主义和语言分析模式, 而是越来越接近日常生活本身及语言运用领域;而且,对于根深蒂固的功利主义,进行深刻的反 省,使以罗尔斯为代表的主张公平正义的新型道义论和以布兰特为代表的新功利主义,能够相互 补充和相互渗透,有利于建构更合理的人文主义。 其次,在法国,人文思潮在半个多世纪的多次重大论战中浴火重生,形式多样活泼,发生一 次又一次的根本性转折。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60 年代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同以列维·斯特 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争论,它开辟了此后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符号论和女性主义对主 体中心主义、逻辑中心主义和人本中心主义的传统人文主义的接二连三的理论讨伐。值得注意的 是,所有这些争论和批判,并非只是对人文主义的单纯否定,而是彻底批判传统人文主义的悖论 性质,一方面,揭露权力、传统道德力量与号称真理体系的知识论述之间的相互勾结的狡猾策略, 强调古典人文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原则的虚伪性及其对被统治的社会大众的人性的扭曲,另一方 面,主张以个人自身的自律和创造精神,摒弃启蒙以来统治阶级所散布的“解放”幻想,摆脱统 一性原则的桎梏,鼓励靠自身的努力实践,争取个人的真正自律。福柯和德里达等人,不仅在理 论上积极批判传统人文主义,而且还在行动上,亲自参加各种捍卫人权、争取社会正义的实际斗 争,显示他们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真正关怀。 再次,在德国,二战后对法西斯反人道罪行进行了深刻反省,展开了对哲学人类学、现象学、 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实践哲学、社会批判理论以及行动规范问题的争论,探究了人的生活世界 的多元化理论。哈伯玛斯、汉斯·约纳斯(HansJonas)、尼克拉斯·鲁曼(Niklas Luhmann)、保 尔·洛朗琛(Paul Lorenzen)、布鲁门贝尔格(Hans Blu-menberg)、弗里特里希·卡姆巴尔德 (FriedrichKambartel,1935-)、施威默尔(Oswald Schwem-met,1941-)、彼得·雅尼斯(Peter 第 1 页 共5 页 Yanich,1942-)、居尔根·密特尔斯特拉斯(JürgenMittelstrass,1936-)、阿瑟尔·荷内克 (AöxelHonneth)、奥德弗里德·赫弗(Otfried Höffe,1943-)、乔治·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