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课时训练:19《百日维新》(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VIP

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课时训练:19《百日维新》(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课时训练:19《百日维新》(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

课时训练19 百日维新 一、选择题 1.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因为它(  )。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B.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C.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解析:《应诏统筹全局折》,顾名思义,它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折子,提出了全面的施政建议,故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此选C项。 答案:C 2.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 A.鼓励私人办学 B.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 C.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D.行宪法,大开国会 解析: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并不代表实行资产阶级的政治路线,其变法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因此没有实行D项。 答案:D 3.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因为变法规定(  )。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废除八股取士 D.裁汰绿营 解析:从材料中“大小官僚”“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可以做出判断,原因是撤并闲散机构和裁汰冗员。 答案:B 4.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 ①不敢明确提出反封建的口号 ②依赖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④在变法中没有提出自己的核心主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上书皇帝本身就表明了他们变法的方式;从康、梁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从变法法令的具体内容可看出缺乏维新派力主的君主立宪等核心内容。因此,本题的四个组合项都是正确的。 答案:A 5.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说:“勿去旧衙门,而唯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 A.要光绪帝加强对人事任免权的争夺 B.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软弱性和妥协性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斗争策略 解析:A项显然不符合材料意思;C、D两项是“意图”不是“态度”。 答案:B 6.1898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太后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 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统治的基础 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 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了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戊戌变法触及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所以他们发动了戊戌政变。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B 7.下列对于百日维新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对于百日维新的内容及评价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教材可知,光绪帝并未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故百日维新未能全面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答案:A 8.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还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

文档评论(0)

pndas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