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备课素材:铸造银币绝不是太平天国的“创新之举”.docVIP

2013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备课素材:铸造银币绝不是太平天国的“创新之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备课素材:铸造银币绝不是太平天国的“创新之举”.doc

  郭毅生先生著的《太平天国经济史》第十章“商业政策与货币”第四节“太平天国的货币”中说:“太平天国铸造的货币,主要有银币、大花钱、通用钱三种……银币见于太平天国的对外文书,海外亦有收藏者。1861年《酧天义李明成致英国翻译官福书》说:‘兹将我国圣钱如托付呈银钱贰拾元、青钱拾元、祈麾下哂纳’,便足以证明。1862年英国伦敦出版的《中国的太平军叛乱》一书中也记载:‘天朝铸有银币,其大小及价值颇称便利。普通银币的大小相当于一枚铜钱,其上铸有文字,与英币先令之大小略同。大银币的价值相当于一英镑金币。’中国在以前未有银币铸造,太平天国开其端,而且铸有大小两种,这在货币史上是创新之举。”   郭毅生先生对太平天国铸造银币的叙述是准确的,但对太平天国铸造银币的评价是值得商榷的。   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句话的意思是,金银的自然属性适合于担任货币的职能。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难道中国铸造银币果真是晚到19世纪中叶,由“太平天国开其端”的吗?   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否定了郭毅生先生的说法。   中国古代曾用海产贝壳作为货币。这种观点目前已经得到钱币界的公认。《史记·平准书》说:“虞夏之币……或龟贝。”这是说,虞夏之时,已用海龟海贝当作货币。但这种说法,还没有得到有力的考古材料证明。郑州白家庄商代前期的一座中等奴隶主墓出土了有穿孔的海贝602枚,这说明,早在盘庚迁殷之前,商朝已用海贝作为货币了。天然海贝在殷商时期得到广泛使用。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海贝达到6880枚。 随着贸易的发展,天然海贝愈发显得不够用,于是出现了人工仿制贝。山西保德林遮峪村一座商代晚期墓出土铜贝109枚。山西侯马上马村东周墓出土铜贝530多枚。山东沂水刘家店春秋时期莒国大墓出土金贝65枚。1974至1978,河北平山战国时期中山王墓出土银贝5枚。《史记·平准书》记载:“古者皮币,诸候以聘享。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集解》裴骃按《汉书音义》曰:“白金,银也。赤金,丹阳铜也。”考古资料证明《史记》所载不谬。1974年,河南扶沟古城村又出土18枚东周时期的银布币。如果不算出土的银贝,这18枚银布币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银币实物,当是无可争议的。我国铸造银币的历史至迟要从东周算起。   东周以后,“秦并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书·食货志》)汉承秦制,起初也以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白银不为币;至汉武帝时始铸龟形银币。西汉末年,王莽改革币制,曾铸银币,但其形制,史书失载。江苏六朝墓出土两枚银五铢,可能是东汉制作的。《北齐书·王昕传》记载:北魏高祖孝文帝之子汝南王悦,散银钱于地,“令诸佐争拾之,昕独不拾。”这说明南北朝时期也铸造过银币。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银质“开元通宝”钱421枚。银钱径2.5厘米,厚0.15厘米,重6克,钱文书法、形制与唐初“开元通宝”相侔。宋代大量铸造银币。宋代银币在制作特点上跟唐代有区别。唐代的银“开元通宝”钱与铜“开元通宝”钱,形制、大小、文字都一样,而宋代银钱一般比铜钱小,文字也不同。例如:“大观通宝”银币钱文有两种,一为篆书,一为隶书,成对钱,而“大观通宝”铜币钱文为瘦金书。1983年,甘肃清水太平乡收集到银质“政和通宝”一枚,形制与折五钱相似,直径3.1厘米,穿0.6厘米,厚0.15厘米,重8.5克;钱文隶书。元朝有“大朝通宝”银币,正面一般铸有生肖或骑马持刀人像,“大朝通宝”书体仿北宋大观钱。该币每枚重2.7至3.0克,版式较多。这是蒙古改国号大元以前所铸。元成宗铁穆尔元贞年间(1295-1297年)曾铸“元贞通宝”小银币。明朝铸有“永乐通宝”“万历通宝”“天启通宝”等银币。明朝崇祯年间,我国西藏地区曾使用廓尔喀(今尼泊尔)银币。这种银币成色高,受我藏族人民喜爱。廓尔喀商人便“招价居奇”,致使西藏白银外流。1792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拉萨设立宝藏局铸银币。乾隆帝考虑到西藏不产铜,如从云南采购,运输艰难,固特许宝藏局铸银币。不久,福康安将军呈进钱模,正面铸“乾隆通宝”四字,背面铸“宝藏”二字,俱用藏文。乾隆帝阅后认为不合“同文规制”。次年,宝藏局遵照清廷户部颁布钱式,铸成三种银币:大样重一钱五分,中样重一钱,小样重五分,正面铸汉字“乾隆宝藏”四字,背面铸藏文“唐古忒乾隆宝藏”,边郭注明年份。“乾隆宝藏”银币成色好,中外商民“悉皆称便”。   以上史实,雄辩地证明,中国铸造银币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铸造银币绝不是太平天国的“创新”之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ndas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