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教案: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必修3).docVIP

2013年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教案: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教案: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必修3).doc

教学目标: 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了解各家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法家的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探究式、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新课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4)人的修养和义利观 思考一:孟子的主张中继承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又有何发展?你还了解其他的孟子名言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概念,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仁政”的主要内容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征发徭役不违农时,给农民以土地,有利于劳动人民,有利于封建统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汉族。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荀子传世名言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劝学) 但是,在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的局面下,生存和统一是头等大事,而仅靠“仁政”是无法实现统一的。正因为孟子的思想距离当时的现实需要太远,备受当时的统治阶级冷落也是十分必然的。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二、墨子与墨家学派 请第二组同学介绍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 多媒体展示: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出身于“贱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精于工技,曾经“学儒者之业”。他一生的活动主要是“上说下教”,儒、墨两家并称为“显学”。墨子门下弟子众多,他们对巨子(墨家领袖)都绝对服从,并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相传墨子曾止楚攻宋,主张兼爱、非攻。墨子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曾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 请阅读墨子名言,总结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墨子名言: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译文】没有什么话不答应,没有什么恩德不报答,你投我桃子,我用李子回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译文】假如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和爱自己一样,还能有不孝的人吗? “兼爱”、“非攻” 2、 尚力、尚贤、尚同: 3、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费。反对儒家的厚葬和守孝三年。 思考四:墨子的思想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哪个主张可以体现?墨子思想有什么进步性?后来为什么不受重视?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文完整版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兼爱”还是“仁爱”? “民权”还是“君权”? “鬼神”还是“天命”? 三、庄子与道家学派 请第三组同学介绍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和基本主张。 思考五:何谓齐物,怎样能做到逍遥?有什么意义?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庄子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庄子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何必这样偏心呢?” 庄子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里,庄子为人们设计了自处之道。在他所建构的价值世界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ndas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