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纲解读 《考纲说明》对本考点的基本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其基本要求有二:(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考试说明》对本部分的具体要求有五: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语言表达技巧。⑤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命题的规律 1、唐宋诗词是诗歌鉴赏设题的重要内容。2008年高考山东、广东、安徽、天津、福建、江苏等省市都是在此范围内选题。2009年高考,估计仍然会重视唐代的绝句或律诗,也可能选择一首唐宋名家的词加以赏析,课本和读本上的诗词曲、宋代有名的短诗也要关注一下。 2、诗歌鉴赏由原来的客观题变为主观题,由被动鉴赏到完全意义上的鉴赏。做题时,要注意题目给定的提示语。2009年高考命题仍以主观试题的形式出现,且更加开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中,有时侧重于语言、形象、表达技巧中的一点,有时兼而有之甚至与思想感情等结合起来考查。如2008年广东、山东卷就是把表达技巧与思想感情的考查结合的典例。有时还要结合课文中学过的典故进行分析。 4、诗歌鉴赏的分值设定在6-8分,题量大多为1-2个。命题者往往会借助古人或今人的评点展开赏析。往年的上海卷题、全国卷题都采用了这种方式。2008年高考海南、宁夏也采用了这种形式。可见,借助前人评点赏析作品,容易命题,也师出有名。 5、答题的文字一般在百字以内。尽管高考卷上未说明字数,但从留的空行看,答案不会太复杂。 物象+情意=意象 立象以尽意 意象: 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 指包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 解意象,品诗歌 (诗歌复习) 高三语文 我所了解的意象 题序 古诗诗句 物象 作者的思想情感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长亭 依依惜别之情。 2 3 4 5 6 7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 凄凉悲伤之情。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流水 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猿啸 悲伤的感情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明月 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恨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台(楼) 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杜鹃 凄凉、哀伤的感情 解意象 品诗歌 长亭:《开 元天宝遗事》卷下云:“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 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也。”(湳浦 灞陵) 解意象 品诗歌 梧桐:梧桐树高大挺拔,木质细密,树干光滑,被视为良木。早在两千多年前梧桐就与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联系在一起。“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所以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具有高贵圣洁禀性的凤凰,只选择梧桐树栖息,可见梧桐所具有的神异性。 后来,凤凰栖居梧桐的特性又衍化出“良禽择木而栖”的成语,由于梧桐孤然傲立、品性高洁,所以人们将它与松柏放在一起,称为美材。 花木常被用来表示爱情和思念,青干碧叶的梧桐,则是伉俪深情的象征,古代传说梧为雄,桐为雌,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我国有“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之说,因此,诗文中常以梧桐表示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 比喻悲愁 象征吉祥 象征爱情 解意象 品诗歌 抓景物特点, 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思乡 解意象 品诗歌 解意象 品诗歌 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月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④花好月圆、团圆喜庆。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李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6.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7.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8.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9.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10.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11.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12.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13.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14.doc
- 【考前速练】2012高考语文专题之-科技文测试题15.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