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全套备课精选粤教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语文:1.6《边塞战争诗四首》学案.docVIP

高二全套备课精选粤教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语文:1.6《边塞战争诗四首》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 边塞战争诗四首 积土成山 一、基础字词 理解词义 海风秋:从青海湖上吹来的寒风。秋,指秋风的寒意。 更吹:一遍遍地吹。 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金闺:华美的闺房,此代指征人之妻。 塞垣:边塞的城墙。 翻:反复,叛乱。 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然:通“燃”。 汉月:就是月亮。 霜威:秋霜肃杀的意思,指执法威严。 海窟:指当时沙漠中的敌营。 二、文学常识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高适(700—765),字达夫,沧州渤海(今河北沧县)人。天宝八载(749),得睢阳太守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753),辞官往河西哥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安史乱起,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德元年(763)任西川节度使。入朝后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后人编有《高常侍集》。此诗一名《送兵还作》,是诗人于天宝十载(751)以封丘尉身份送兵到北部边境回程途中在蓟中所写。蓟中,蓟城,故址在河北卢沟桥北。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三载 (744),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749),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天宝十三载(754),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载(757),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岑嘉州集》。《全唐诗》编诗四卷。 李益 (748—约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8)登进士第,两年后,登制科举,授郑县主簿。大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流播一时。有《李益集》,《全唐诗》编诗二卷。 三、经典句段 边塞诗名句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高适《塞下曲》)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少年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李颀《古从军行》) 问题导读 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一诗,根据传说并极其夸张地描绘热海神异奇特的景色,这与“送崔侍御”有什么关系? 提示:诗人先写了热海之“热”,间有边塞奇异风光的描绘;又写友人之公正威严,执法无私的为官品行居然能消减热海之“热”,其中有浪漫的想象和神奇的夸张,表达效果极其显著。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在于言外。 古代诗歌中用典,有正用和反用之别。正用即不改变典故原意,反用即以与原典相反之意来使用。请分析李益《塞下曲》中四个典故的正用与反用。 提示:第一句用伏波将军马援之事,是正用,即丝毫未改典故原意。第二句用定远侯班超事,则是反用,即不赞成典故中的原意,提出相反的看法,表明自己从军态度是不愿如班超那样恋乡思归,而是誓死报国,诗意已是翻进了一层。第三句用晋与姜戎合力败秦典故,第四句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典故。这两句是正用典故,但又有所变化:第三句中,诗人加上了“莫遣”二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第四句中,诗人将原典故中“三箭”改为“一箭”,有所变化但未改典故原意。 3.王昌龄《从军行(其一)》与《从军行(其四)》在抒情上各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附: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提示:二诗在抒情上,“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二诗在环境和心理描写上都有悲凉意味,只是 “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悲壮的激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