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明中延续传统——以祭孔乐舞的当代复兴为个案.pdfVIP

在发明中延续传统——以祭孔乐舞的当代复兴为个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发明中延续传统——以祭孔乐舞的当代复兴为个案.pdf

第23卷第 1期 温 州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0年 1月 Vol23,No 1 JournalofW enzhou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an,2010 在发明中延续传统 — — 以祭孔乐舞的当代复兴为个案 车延芬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通过田野调查,讨论 了山东曲阜孔庙祭孔乐舞传统在近代的发明与延续过程。直到 1957年, 还是沿用清乾隆八年颁定的祭祀乐舞 1980年代复兴的祭孔乐舞已经转向观赏性。尽管 2004年恢复 的公祭采用了明代祭祀的传统元素,却完全是当代人制作的产品,应称之为 “新”祭孔乐舞;家祭中 的传统符号比公祭多。现代人发明祭孔传统的本质特征是重复、人为性和与过去建立连续性。 关键词:传统;复兴;发明;祭孔大典;乐舞 中图分类号:K892.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0)01—0022-06 Dol:10.3875~.issn2010.01.003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II.edu.ca获得 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曲阜于每年 “孔子诞辰 日”都会在孔庙大成殿前举行祭祀孔子的仪式, 仪式中的专用乐舞就是祭孔乐舞。祭孔乐舞是集礼、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属雅乐体 系,系雅颂之声。笔者调查发现①,祭孔大典虽然在历史上 曾经有所间断,但是我们今天仍然可 以看到乾隆八年颁定的、由当代人表演的祭孔乐舞。1980年代是祭孔乐舞复兴的重要年代,从此, 祭孔大典及乐舞表演在当代人的发明与创造中走向复兴之路。 埃里克 ·霍布斯鲍姆认为 “被发明的传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那些确实被发明、建构和正 式确立的 “传统”;一种是在某一短暂的、可确定年代的时期中 (可能有几年)出现并迅速确立 的 “传统,,l【1。但是,被发明的祭孔乐舞的传统似乎走得更远,它的当代呈现既是因循传统的结 果,又是重新创造 “新 ”祭孔乐舞的结果,这与郑杭生所说的现代 “发明”传统的方式更为相似 , 即 “现代赋予传统不同于过去的新的含义 (重构)”[21。此外,“仪式使所有知觉参与其中,而这 些知觉仅靠观看是觉察不到的。”l3】半个世纪 以来,祭孔乐舞似乎成为当代人对祭孔传统的认知差 异的表征,成为当代人对相关纪录片与文本的不同解读的表征。正是在这种解读与发明的差异性 累积中,祭孔乐舞的传统得以延续。 一 、 祭孔乐舞的历史情境 曲阜孔庙堪称天下第一庙,座落在鲁国故城 曲阜阙里,与孔府一墙之隔,与孔林相距约2公 收稿 日期:2009—11—05 作者简介:车延芬 (1978一),女,山东泰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人类学,舞蹈学 ① 笔者于2008年夏天至2009年秋天利用假期在山东曲阜前后待了半年左右,先后调查访谈了几十位民国至今 参与过祭孔大典的乐舞生及相关人员,并参与了2009年春季和秋季祭孔大典的准备、排练与演出. 车延芬:在发明中延续传统 23 里 。早在 明正德八年这里就 曾有 “移城卫庙 ”的举措,为了保护孔庙而不惜建立一个新城市。今 天的曲阜城仍然围绕 “三孔”运作,在这个 “无孔不成村,无孔不成席”的小城里,从当地人身 上依然可以看到历史记忆。他们的言行和思想都是历史教科书,连三轮车夫和修鞋匠都能说几段 关于衍圣公的故事,这些 口述资料给历史典籍抹上了浓浓的民间味道。 从公元前478年鲁哀公立孔子故宅为庙开始,孔子后人及弟子常常在此演奏古乐舞 以释奠先 师。刘邦幸鲁,首次以 “太牢”之礼祭祀孔子,从此,祭孔大典升为国之大祭。到隋文帝时期, 祭孔专用乐舞开始形成 。历代皇帝对孔子褒赠加封,祭孔大典 日益隆重,祭孔礼乐也在皇帝的钦 定或亲临主祭 中逐步完善 。祭孔传统作为一种可视的表意象征,勾连起历代王朝的等级秩序 。 孔庙里一年四季祭祀活动不断,“四上丁”(即阴历二月、五月、八月和十一月上旬的第一个 逢丁的 日

文档评论(0)

itxtu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