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组织乞讨罪.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通过运用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未成年人乞讨,这一行为 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为了切实保障残疾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是为了保障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我国在《刑法修正 案(六)》中规定了组织乞讨罪。从犯罪客体上看,组织乞讨罪的犯 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本罪既侵犯了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又 侵犯了社会管理秩序,其中残疾人、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是主要客体, 社会管理秩序是次要客体。本罪所保护的对象是残疾人和未满14 周岁的未成年人,非残疾人、已满14周岁的人以及残疾人、已满 14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并不能成为本罪的保护对象,因而也 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本罪犯罪对象范围规定过窄,已满14 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也理应通过立法列明为本罪的犯罪 对象。从客观方面看,本罪组织乞讨行为只能是以“暴力、胁迫 的强制性手段实现。暴力既包括有形暴力,也包括无形暴力。本罪所 规定的暴力、胁迫行为存在程度上的限制。组织的对象并没有人数限 制,控制一人乞讨,对犯罪对象人身和乞讨过程进行操纵、控制的, 同样可以构成本罪。当然,本罪所规定的行为手段限于“暴力、胁迫”, 明显偏狭,应增设引诱、欺骗和麻醉手段。从犯罪主体来看,本罪的 主体是一般主体,为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在 特定情形下,近亲属和监护人也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从犯罪主 观方面来看,本罪的罪过形式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间接 故意的罪过形式有两种形态:一是当行为人对被组织者是残疾人或者 未成年人的事实并无明确认识时,属于间接故意;二是当行为人明知 被组织者是残疾人或者未成年人,行为人没有希望但只是放任危害结 果发生的,也属于间接故意。另外,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 不影响本罪的定性。在司法实践中,我们还必须严格把握组织乞讨罪 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必须严格把握组织乞讨罪的罪 数形态相关问题。 关键词:组织乞讨罪,立法原由,犯罪构成,司法认定 Ⅱ ABSTRACT theuseof rehabilitationofdisabled Through violence,coercion actof harm.In to social order persons,minorsbegging,thisgreat the andinterestsof effectively disabled,the protect legitimaterights alsoChina’Srelevantlawsand to the minors,but regulations protect smooth inthe“CriminalLaw implementation in thecrimesetforthan ectfromthecrime of organization.Theobj point crimeof the isa crime,the view,organized beggingobjectcomplex theviolationof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