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朝文人集团-硕士论文.pdf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南朝丈人集团 论南朝文人集团 研究生:丁国祥 指导教师:高光复教授 学科专业:中圆古代文学 中文摘要:文人集团是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而对于文学较为发达的南朝来说,文人的 集团化又是南朝文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我认为文人集团按类型可分为帝王文人集 团和私交文人集团两种。南朝文人集团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帝王文人集团对文坛的 绝对统治。本文主要以帝王文人集团为研究对象,依据史料,从具体成员、文学 与学术活动及其成果、理论贡献等几个方面试图勾画出这些文人集团的原貌。而 对私交文人集团只做基本介绍。本文按时间先后为顺序,依次论述了刘义庆、萧 子良、萧衍、萧统、萧纲、萧绎、陈叔宝七个有影响的帝王文人集团。其中,对 刘义庆文人集团的论述相对简略。在写作方法上,立足于对史实的把握和对各集 团原貌的追求,因此比照议论而亩叙述相对较多。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对 南朝文人集团的基本情况做~个初步的探索,希望本文能够对南朝文人集团的研 究育一点启发和裨益。 关键字:南朝、文人集团、文学集团、帝王文人集团 导论 文人集团,由来已久。秦汉时代,士人以宾客的形式聚集在王侯门下,进行文学创作及 著述活动,成为早期文人集团的雏型。吕不韦门客集体编著《吕氏春秋》、淮南王刘安集宾客 编写《淮南子》,而梁孝王、汉武帝更以喜好辞赋而在身边召集了大量的辞赋之徒。这些都可 以看作早期的文人集团。[1] 降及魏晋,由魏武的雅爱诗章,和建安时代的一时英杰汇聚,而首先形成了影响巨大的 邺_卜文人集团。由于五言诗在此时的兴盛,邺F文人集团也成为了划分时代的第一个近代意 义上的文人集团。这之后,又有正始年间的竹林七贤、西晋贾谧二十四友、东晋谢安王羲之 等人兰亭集会等较重要的文人集团。 这其中,竹林七贤的出现代表了一种新形式的文人集团,这些文人不依附于帝千或权臣, 而凭借共同的志趣爱好相交游,并无政治意义上的首领,姑且将其称为私交文人集团。在南 朝这样的文人集团主要有谢灵运的四友集团、任肪的龙门聚、徐伯阳等人的文会之友等等。 但同传统的帝王文人集团相比.这种私交文人集团规模较小,随意性较强,而且没有能力进 1 论南朝支人集团 行有组织的编著活动,其影响要远低于由帝王领导的文人集团。尤其是这些私交文人集团现 存史料有限,所以本文只拟讨论传统意义上的帝王文人集团。[2] 建安文学的繁荣,与曹氏父子的喜好与参与密不可分。上有好之者,下必甚焉。可见在 上者自身的文学兴趣对同时代文学风气的盛衰而言至关重要。而南朝帝王当中,喜好文义者 比比皆是,以他们为中心,文人集团也于此时大量出现。而文人的集团化,更成为南朝文学 的特点之一。 有宋一代实拉开南朝文学兴盛之序幕。宋文帝时,于儒学、玄学、史学三馆外,别立文 学馆。宋明帝立总明观,文学为五部之一。这标志着文学摆脱了长期作为经学附庸的身份而 正式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史载文帝、孝武、明帝、建平王弘、庐陵王义真、江夏王义恭皆喜 好文义,不过刘宋一代并未形成较有影响的文人集团。而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元嘉三人家, 更是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进行创作,较少表现出共性,这与宋以后的南朝文学也有很大不同。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宗室临川王刘义庆。《南史》本传言其:“性检索,寡嗜欲,爱好文义, 文辞虽不多,足为宗室之表”,“文帝每与义庆书,常加意斟酌。”又畜:“招聚才学之士,远 近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谘议。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 等,并有辞章之美,引为佐吏国臣。所著《世说》十卷,撰《集林》二百卷,并行于世。”[3] 可见刘义庆有一定的文学才能,而现存作品只有诗两酋、文~篇,其“文辞不多”亦信为可 徵。那么这两部著作也必然由他手下的文人集体编著而成。刘义庆文人集团中,鲍照出身寒 微,由贡诗言志而获得刘义庆的知赏。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q6403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