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粘性_知识转移和管理对策_冯帆.pdfVIP

知识粘性_知识转移和管理对策_冯帆.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知识管理 知识的粘性、知识转移与管理对策 冯 帆,廖 飞 (南京大学 商学院,南京 ) 210093 摘要:引进了知识粘性这样一个概念,主要讨论了知识转移与知识粘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知识粘性一词更恰当地反 映了知识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程度,而个体对知识进行“私有化”的动机构成了影响粘度的主要因素。知识粘性的存 在会减低知识转移当中的流动性,阻碍知识的有效转移,从而降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知识粘性成因的研究,提出 了组织可以从建立的知识交流和共享平台、信任体系以及激励机制三个方面着手,降低知识的粘度,实现更有效的转移。 关键字:知识粘性;知识转移;信任;激励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F062.3 A 1002-0241(2007)09-0089-05 0 引 言 可见,仅仅以上的两种界定,并不能很好地说明不同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 性质的知识在转移过程中的困难程度。一般知识与专门知 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更多地体现在企业学习和积累 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前者是经济学者的视角,它假设 能力的强弱方面。余光胜( )认为,企业知识理论的研 知识是给定的,并不关心知识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而关心 2000 究应该是从分析知识的性质开始的。在有关知识管理的文 知识在组织中的分布以及决定其分布的原因。后者是组织 献中,知识属性对知识的产生、保持、转移的影响受到研究 理论学者尤其是知识管理领域学者的视角,它更多关心的 者们的广泛关注。自从 的成果发表以来,显 是知识本身的属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的行为。按照 Nonaka(1991) 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已成为对知识属性的一个广为流传的 和 的分类,前者属于知识管理研究 Nonaka Peltokorpi(2006) 分类。它主要是根据知识可呈现的程度来划分的。随着研 中的实证主义视角,强调知识的客观存在,后者是知识管 究的深入,研究者们认为,隐性和显性并非是绝对的,大部 理中的阐释 视角,强调知识的主观性。但这 (interpretative) 分知识都同时具有隐性和显性的特点,只是程度上差异而 两种分类,都没有很好地说明知识在转移过程中的困难程 已。进一步地说,知识有其整体性的自然属性,因此严格意 度。因此,本文引进了知识的粘性这样一个概念。 义上的区分是不可能的, 和 甚至认为, 知识的粘性 Brown Duguid(2001) 1 所有的知识都是隐性的或者植根于隐性知识。 ( )提出了“粘滞信息 EricvonHippel1994 (stickyinfor- 与 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同, ”的概念,他认为,信息的转移是需要成本的,转移 Nonaka mation) 和 将知识分为一般知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