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4】(安徽专用)2013版高中历史 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VIP

【备考2014】(安徽专用)2013版高中历史 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 本单元时间断限上起先秦,下至明清,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采纳这一主张、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进一步改造——魏晋至隋唐: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系统掌握解题方法是获取高分的关键所在。本栏目将考题类型、史学研究方法等角度化零为整,分类归纳点拨并辅以案例说明,能够快速掌握答题规律、提升得分技巧!点滴积累,聚沙成塔,备战高考运筹帷幄! 开放探究型材料解析题 【典例】 (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规范解答】本题考查对西方崛起观点的评价,具有开放性。解答时首先要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主要观点有:殖民扩张论、科技促进论、世界其他国家文明有功论等;选定自己认可的一种或者两种观点,迁移所学知识和史学评论方法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并且观点与史实相统一。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阅卷手札】 注意对运用史学观点、方法,特别注意史学界对同一历史现象的新研究。 备考分析 (1)不能根据设问提取材料的观点,特别对材料所述观点认识不全面或者模糊。 (2)能选定观点,但评述史实不全面或者史实与论点相悖。 失分警示 【方法总结】1.题型特点:题目的设问方式主要有“判断观点说明你的理由”“谈谈你的看法”“获得哪些启示”“得到哪些认识”“历史主题小论文”等,这种题型具有提供的材料不完备性、设问的开放探究性、答案的不固定性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在不同知识能力水平基础上,分析、思考、质疑、批判与探究历史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解答技巧:开放探究型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步骤: (1)整体浏览试题,审好题目要求,明确主题。根据设问结合提供的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充分挖掘材料所蕴涵的有效信息,进行知识迁移,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结合题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探究该课题的意义,确定本课题适用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要注意主题必须切题和语言表达的概括性。 (3)注意解答方式,史论结合。不论是用写小论文形式还是逐条列举的形式或者是综合谈自己的认识或看法等,解答时要注意有论有据,史论结合,文字通顺,逻辑严谨等。 【变式备选】历史信息浩如烟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