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水网地区自然型村庄绿化模式初探.pdfVIP

苏南水网地区自然型村庄绿化模式初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南水网地区自然型村庄绿化模式初探.pdf

风 _ 圆 赫 苏南水 网地区 自然型村庄绿化模式初探 朱惜晨 ,蒋春 ,黄利斌。 (1.无锡市林业站,江苏无锡 210245;2.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摘 要 :村庄绿化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无锡 东港镇朝东巷和陆家弄村的绿化建设,探 讨了苏南平原水网地区自然型村庄绿化的主要绿化模式,提 出村庄绿化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 自然的理 念,彰显绿化的地域风貌与文化特色,同时,村庄绿化还要与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有机结合,把村庄建成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家 园。 关键 词 :苏南 ;水网地 区;村庄 ;绿化模式 村庄的绿化美化是新农村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人 与 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具有重要意义。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但农村绿化的基 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在一些 自然村落,绿化率普遍较低,有的只见房屋,不见树木,且村容村貌较差。近年来,各 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村庄绿化工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和引导群众掀起了新农村绿化建设的热潮,建设了一批 新农村绿化示范村。虽然有学者对村庄绿化建设的思路、模式、树种选择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 ,但 由于影响村庄绿化的因素较多,目前生产上尚没有较成熟的绿化模式可循,因此也是当前造林绿化工作中的一 个难点。本文以无锡市东港镇南林村朝东巷、陆家弄的村庄绿化与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为例,对苏南水网地区自 然型村庄的绿化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 1 基本概况 朝东巷和陆家弄隶属于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南林行政村的两个 自然村 ,位于无锡市东北部,距无锡市区约 30km,北I临锡东大道,南依东港镇江南水稻示范园区。两个村庄 由一条东西向的小河分隔,村庄建设规划范 围总面积约5.33hm ,其中水面面积约 占31.2%,现有建筑及硬质场地面积 占25%。总住户数为 77户,居住人 数约为235人。该地区属典型的长三角平原水网地区,两个村庄 自然分布有两条较长的河流和多个小水塘,水 面面积接近 占总面积三分之一,自然环境较为原始古朴。村内民房大多为20世纪8O年代末至90年代初翻建 的简易两层楼房,由于缺少规划,房屋建筑的布局较为零乱,房屋建筑也缺少风格和特色。村 内的有一条砂石 路面道路,但较为狭窄,主干道至各农户家没有形成道路网络。河道、水塘河底淤泥积累过多,河水受到一定程 度 的污染。 两个村庄的绿化已有一定的基础,村 内分布有一些种植多年的大树,主要树种有香樟、水杉、刺槐、苦楝、榉 树、枫杨、构树、柳树和淡竹等乡土树种。但村庄绿化的总体状况较差,主要表现在绿化缺少整体规划布局,随 意性很大,一些可用于绿化的空地被堆放的杂物、垃圾 占用,绿地缺乏连贯性,破碎化现象严重,缺少季相变化 丰富的观花、观果树种,没有设置一定的公共活动绿地空间。 2 村庄绿化 的主要原则 (1)尊重 自然:对于 自然型村庄的绿化建设,首先要保护好原有的自然植被与生态环境,保护村 内的每一 棵大树,不搞砍了所谓的 “杂树”种风景树,不搞大量的人工景点。选择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 主,努力保持村庄 自然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2)以人为本:在村庄绿化与环境整治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的需求,以改善和提高 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为前提,因地制宜,形成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 (3)人文关怀:绿化建设尊重当地的村风民俗和农民意愿,体现人文关怀,如村中少栽松柏类树木 (认为阴 气较重,一般在坟地种植),宅旁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多种榉树、梧桐树、柿树、枣树、石榴等吉祥树种。同 收稿 日期:2009--08--01 修回日期:2009—10-29 基金项 目:国家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 (2006BADO3A1702)和江苏省社会发展项 目(BS2006069)。 第一作者简介:朱惜晨 (196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城乡绿化技术推广工作。通讯作者,黄利斌,男,研究员,E—mail:lbhuang@yahoo.ca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24卷第 1期 135 ■^_I ,,毫 叫 ImUlt

文档评论(0)

小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