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与价值目标:
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河山,培养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让学生感受诗人忧时忧国思家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同情。 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望岳》和《春望》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满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诗歌。
二、简介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
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这些诗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李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史诗”,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
三、诗体介绍(参考)
1.介绍古体诗。近体诗
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3、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4、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
五、阅读赏析
探究一:两首诗歌中,诗人分别“望”见了哪些景物?
学生探讨,回答。
教师总结:
《望岳》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望;“会当”两句是俯视。)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望岳》表现了诗人向往之至,亟欲一登
本诗由“望”而“赞”,再现了泰山的高峻雄伟,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蓬勃朝气与非凡的胸襟。后两句充分表达了青年杜甫虽考场失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1、唐朝盛世。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然而,之后的社会动荡,诗人父亲的去世,给诗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泰顺县五校2013-2014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 浙江省泰顺县五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历史社会与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 浙江省泰顺县五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 浙江省泰顺县五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doc
- 浙江省泰顺县五校2014届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浙教版.doc
- 浙江省泰顺县五校2014届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 浙江省泰顺县五校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
- 浙江省泰顺县第八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
- 浙江省海宁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浙教版.doc
- 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 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新人教版.doc
- 浙江省绍兴市七校2014-2015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doc
- 浙江省绍兴市五校2014-201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试题.doc
- 浙江省绍兴市五校2014-2015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试题.doc
- 浙江省绍兴市五校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试题.doc
- 浙江省绍兴市五校2014-2015学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试题.doc
- 浙江省绍兴市五校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联考试题.doc
- 浙江省衢州市横路初中2015届九年级数学上学期10月质量检测试题(无答案).doc
- 浙江省衢州市石梁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 3.2 力的存在导学案(2,A班)(无答案)(新版)浙教版.doc
- 浙江省衢州市石梁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 3.2 力的存在导学案(2,B班)(无答案)(新版)浙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