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把我们带回童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智慧把我们带回童年 ——读《周国平论教育》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刘强 已发《教育导报》5月24日 /html/2011-05/24/content_1280030.htm 《周国平论教育》收录了周国平教授60多篇教育随笔,周国平以哲学家的敏锐切中当今教育的弊端,对教育问题提出了全面系统的修复建议,这些宏论要旨、真知灼见,引发我们深思,启迪我们探索。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言:“在今天,目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在他看来,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息息相通,而人生的价值,“幸福”也好,“优秀”也罢,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教育的使命,明晰教育的目的,认识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在书中渗透的一种说法,我特别认同:教育应当启悟智慧,呵护童心,让人走向单纯。 让人单纯 当今社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在经济突飞猛进时,诸多的社会问题也伴随而生,而所有的社会问题莫不与人的精神素养息息相关,而让人走向单纯是构筑幸福人生与和谐社会的路径之一,教育的使命就应当让人单纯,让人高贵, 何为“单纯”?单纯不是幼稚,不是天真,更不是浅薄。单纯应如周国平说得那样是“丰富的单纯”:“一方面,始终保持儿童般的天性,所以单纯;另一方面,天性中蕴含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童心未泯,就会对大自然始终保持天然的好奇心;赤子之心,就会对人生、对社会怀有真挚炽热的情。因为单纯,心灵宁静如山谷溪流缓缓流淌;因为单纯,思想精纯如钻石金刚坚不可摧;因为单纯,精神灵动如旭日东升蓬勃向上。单纯摈弃虚伪,单纯拒绝颓废,单纯远离功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正是单纯的要义、成功的秘籍。单纯的心灵不会封闭,单纯的思想不会固执,单纯的人格不至扭曲,单纯的情感肯定丰盈。“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正是丰富的单纯。陶潜采菊东篱下,李白举酒邀明月,梭罗泛舟瓦尔登,卢梭抒写忏悔录……莫不让人感受到精神纯净的魅力。 恰如周国平所言“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作者在“两种人性的单纯”中,分析了“超越的单纯”和“社会”的关系,他认为,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化的领域,虽然我们不能如空谷足音而脱离社会,但没有人必须为了社会放弃自己的性灵生活。我们经常强调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而周国平引用蒙田的话“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他还引用西塞罗的名言进一步阐释“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这就为单纯的教育找到了一个精神入口。 让人单纯就是让人崇高,就是为了精神“生长”。所以教育必须剔除功名利禄的粘附,必须转变只见分数不见人的短视,如温总理所言,我们应当“仰望星空”,在精神的伊甸园追求形而上的单纯人性。 启悟智慧 作者从哲学和人性的需求出发,特别强调教育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智慧。这正是为当今误入歧路的教育开出的一剂良药。 当下,我们的教育距其本原渐行渐远渐无聊,所有的教育、教学目标无不聚焦于学生的成绩和分数,还美其名曰:为了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为学生创造美好的明天。于是乎,像苏霍姆林斯基批评的现象比比皆是,“刻板公式,一律化,像铁锈一样腐蚀着教育过程的精细的肌体。”“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这就是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我们还常常会看到那些被无力胜任的死抠功课的苦役折磨着的活死人”(苏霍姆斯基《给教师的建议》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4月)。教学死捄硬灌,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至于“默写”成为学校年年排行最高的流行语,“今天你默了吗”竟然成为学生间、师生间的问候语。为了应试,老师很少引导学生去思考,更谈不上启悟学生的智慧。 而有意义的教育就应当启悟人生的智慧。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克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蔡元培也说“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就算完事。”知识只是一汪池水,容量再大终觉浅,缺乏生机、失去活力;智慧如春山溪流,清澈、宁静,汩汩流淌,源源不绝,为有源头活水来。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思考是智慧的途径,好奇是智慧的源泉。作者在《神圣的好奇心》中大力张扬学生好奇的天性,“好奇心把人类从尘土中超拔出来,成为万物之灵。”他认为,好奇才有兴趣,而兴趣是智育的第一要素,是素质教育的标志,所以,他要求教育必须十分小心地保护好奇心,为它提供良好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