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曲三首》教案学习目标: 1、了解元曲的文体常识; 2、了解作者生平、代表作及文学地位; 3、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语言特色。过程方法: 学习方法:搜寻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弄清课文的内容,熟读篇目体会其语言特点学习重点: 分析元曲中的艺术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探究散曲的构思新颖、嬉笑怒骂的表达技巧。
1.这支曲子所写的主人公的情感特点是怎样的,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但又不知几时能“绝”,强调了别情缠绵的一面,比强调别情沉重更合乎情理。2.“凭阑拂袖杨花雪”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暮春,此时节最容易动人离愁,或许还有暗示别时情景的作用;二是点明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而且怅惘许久,以至杨花飞满衣襟,拂袖如雪。3.曲子最后三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与前几句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别时景象。这些景象与前几句的关系有多种理解,一是顺承,女主人公由望着情人的去路而引起伤神,二是可看做作者在章法上的倒叙腾挪,使得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结尾有余韵。三是可以看做是前两种理解的融合,因为倒叙也可以看做是女主人公的追忆。
二、阅读元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完成4~6题。4.《[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这组套曲写的是汉高祖还乡,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这个事件的?这样表现有什么长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既没有把汉高祖作为一个南征北战、一统天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英雄来歌颂,也没有从一国之主荣归故里的角度纯客观地描述那种热烈壮观的场景,而是通过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的眼睛,勾勒了天子返乡的一幅幅画面。作者构思尤为巧妙的是,他所塑造的这个农民不仅熟悉刘邦的底细,而且在刘邦没有发迹以前,和刘邦还有过一些瓜葛。这样通过他的嘴,对汉高祖嬉笑怒骂,揭露了最高统治者五色锦袍下所藏着的丑恶东西,就显得合情合理了。由于使用了大量符合农民身份的语言,使整组套曲生动活泼,笔锋所至,妙趣横生。5.这几支曲子中,对刘邦的称谓有三次变化,请分别指出,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未认出刘邦时,一连三次称这位皇帝为 “那大汉”;面对面揭露时,一连五次,句句直称“你”;讨还欠债时,径呼其俗名刘三。句句逼进,轻蔑之意,愤怒之情,随着称谓的变化倾泻而出。6.这首元曲在语言上有何主要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语言的主要特色有两点,一是通俗性。通俗性是元曲的“本色”特征。通俗,要求人人都听得懂。该曲的这一特点是很鲜明的。全曲俗语、口语用得很多。二是趣味性。语言的趣味性表现在用语很形象、描摹生动风趣。如“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常言俗字,扭作曲子,点铁成金,信是妙手。”本篇曲用常言俗字达到了点铁成金的水平,增添了曲子的民间性、通俗性,给读者以诙谐感和轻松感。三、
7.通过学习马致远的《[双调]蟾宫曲·叹世》,我们看到作者那种顺其自然,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谈一下,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生活如河流充满回旋乐趣,生活如乐曲激荡回肠。生活并不单调,生活需要多彩。没有绝对的执著,也没有绝对的顺其自然。有时候,一个人在静静的湖面荡一叶孤舟,是一种幸福。有时候,坐在孤灯下苦读,也是一种幸福。顺其自然其实也是一种执著,执著其实也就是顺其自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人们如何作出决策》.doc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诗六首》.doc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双语言时代》.doc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滕王阁序》.doc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痛与不痛的秘密》.doc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教案:《冰心:巴金这个人》.doc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教案:《赤壁赋》.doc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教案:《歌词四首》.doc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教案:《故乡的榕树》.doc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教案:《渐》.doc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学案:《这个世界的音乐》.doc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学案:《足不出户知天下》.doc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师随堂课件:《阿Q正传》.ppt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师随堂课件:《宝玉挨打》.ppt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师随堂课件:《变形记》.ppt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师随堂课件:《过秦论》.ppt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师随堂课件:《红楼梦》的情节波澜.ppt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师随堂课件:《呼唤生命教育》1.ppt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师随堂课件:《呼唤生命教育》.ppt
-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师随堂课件:《谏太宗十思疏》.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