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美术学院 — 中国画系 — 后藤亮子 — 《以书入画—— 明清画论之重“写”倾向》
第一章 “以书入画”论与“书画同源”说
在此段中将研究书画的具体用笔论。画论中“笔”的美学性转折最早
可从唐代张彦远“书画用笔同法”论开始。
第一节 “以书入画”论
一, 唐宋文人的“书画用笔同法”
中国画论早在唐代已与书论有不解之缘,尤有张彦远的著述。张彦远
研于书画两道,颇有见识。在画论方面《历代名画记》(847)的影响持续千
年而不断;在书论方面,他的《法书要录》的重要性亦无可争议。他自评《法
书要录》及《历代名画记》:“有好事者得余二书,书画之事毕矣。”1 张彦
远不仅在绘画上,而且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这是研究中国书画的学者
不应忘记的。
各个时期的画论、画评中,经常把“书画同源”的出处归于张彦远,
其实张彦远本人没有用过“书画同源”四个字。他在《历代名画记》中主张
“书画同体”、“书画用笔同法”。“书画同体”谈到的是书画的起源问题,“书
画用笔同法”谈到的是书法与绘画用笔相同的问题。张彦远的见解对后世的
影响颇深,但在之后的历史中对他的见解出现了理解上的转变。在此节中笔
者研讨书画用笔的问题,在下一节中将对书画的起源问题进行研究。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
张吴用笔》中曰:“昔张芝学崔瑗、杜度草书
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
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维王子敬明其
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谓
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
2 图 1 张芝《冠军帖》东汉
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
1 《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法书要录,张彦远法书要録自序
2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卷二》,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一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2 页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俞剑华编《中国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36 页
5
中国美术学院 — 中国画系 — 后藤亮子 — 《以书入画—— 明清画论之重“写”倾向》
当代学者阮璞对张彦远的这一说法提出了精
辟的解释,说“彦远此说所以可贵,不徒在于渠能
将书画两者技法、技巧最大相同处特为拈出,为渠
在《论画六法》中所说‘归乎用笔’之理列举实例
以明之,且更能由此进而涉及书画两者在艺术上、
美学上之彼此关通。”笔者认同他的看法的同时,认
为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美学上的相同只是指内在理
图 2 王献之《中秋帖》晋代
趣即“妙理”上的相同,而并非指具体的笔法相
同。阮璞继而说“其所谓‘用笔同法’,非徒谓两
者之同盖在于有形迹可求之笔法之同,且更在于
3 阮璞说的“妙
超出形迹以外之‘妙理’之同。”
理”是南北朝时期姚最(约530-约600)《续古画
品录》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书、画、辞赋等具
有不同外形的异类艺术臻于高妙境界时,所拥有
的相同的内在理趣。这样说来,唐代张彦远所说
的“书画用笔同法”亦是抽象的境界的相同,而 图 3 陆探微画风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南齐
不是具体技法的相同。他是从这观
点指出张芝的一笔书与陆探微的一
笔画之间有内美情趣的相通。实际
上,张彦远所举的王(子敬)献之书
法(图2)中的线条与图3、图4 中陆
探微画风中的线条是不一致的。可
见,张彦远所述的书画用笔同法不
是具体用笔的一致,而是抽象的美 图 4 (传)陆探微《洛神赋图卷》
感的一致,或者气韵的一致。
此文又收录进《尚书古文疏证》、《画史会要》、《清河书画舫》、《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太平御览》
3 阮璞《张彦远之书画异同论》,收入邱振中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胎圈钢丝市场洞察报告.pptx VIP
-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Section A 1a-2e 课件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pptx
- (9号)青岛天信电气500KW变频器培训资料(四象限).ppt
- 传统风貌区打测绘说明书.pdf
- 2025年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金蝶云星空操作手册V3.5.docx VIP
- 《质量管理》试题题库汇总及参考答案 .pdf VIP
- 2024年八个方面检视剖析材料.docx VIP
- 202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建设预算项目划分导则.docx VIP
- 基于文旅融合视角的研学旅游产品创新发展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