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总结与启示
各国实施利率管制的深刻原因,是政府动员低成本储蓄资金,满足特定时期国家发展的投资的需求。
各国利率市场化乃至更大范围的金融自由化,是在宏观经济出现滞涨、金融创新兴起、国际资本流动加快的局面下,应对经济结构转型,动员金融资源方式的重大转变。各国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将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政策和相应的财政及产业政策相配套,确保成果较为可控。
各国往往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或者改革进展的过程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建立混业监管机制,减轻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
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多数国家和地区实际利率水平有所上升,存贷款利差有所缩小,融资结构和金融业格局发展变化,部分出现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危机。
许多国家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的转换,在改革完成前后,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控从直接转为间接,更重视使用公开市场操作方式。
利率市场化需要继续发展金融市场,培育金融环境。其中,微观机构是基础,市场竞争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
14.1各国不同时期选择利率管制及利率市场化的原因
14.1.1为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和加强金融监管需要,历史上很多国家都选择实行不同程度的利率管制
研究发现,在一定历史阶段,选择对利率实施管制是全球多数国家的常态。在美国,罗斯福政府在解救1929年大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推动了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系统化和完整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筹集战争经费,美国长期将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1951年,美联储才与美国财政部达成协议并获得利率决定权,但承诺不让利率急剧上升。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以利率协定的形式限制利率。法国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迅速恢复经济,实行利率管制,将利率限制在较低水平上,使其能够满足经济发展中所需的大量资金需求。在韩国,政府管制存贷款利率,并将其限制在极低的水平上,制定了一个范围广泛的政策性贷款计划,以保证资金以优惠的条件和价格分配到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金融部门。
总结各国在其历史上实施利率管制的深刻原因,主要是政府为动员低成本储蓄资金,满足特定时期国家发展投资需求。其结果一般是利率长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见图14-1)。当然,随之产生的,是企业、居民与银行之间所形成的特定利率格局。
14.1.2各国实施利率市场化具有一系列相似的背景和原因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高通货膨胀和金融市场的种种变化削弱了各国政府所实施的许多对货币和信贷的控制。西方主要国家开始适应这种变化,进行了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一系列广泛的金融改革。其基本目的是使利率能够正确、灵活及时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和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有效调节金融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进行引导经济资源在全社会有效配置。同时,这样的利率体系应能便利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使之能够通过影响利率的水平和结构来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
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目的,是与其他相关政策相结合的重要调控方式的转变。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是单纯的利率问题,它实际上是整个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和货币市场建设、取消信贷限制、放松外汇管制、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密切相关。而金融自由化又是在特定的宏观经济背景和经济、金融结构转型过程中完成的,需要产业、财政、监管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相互配合。如法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振兴工业、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开始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目标实现的财政、产业政策。
尽管各国国情不同,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动因也有差异,但以下几点是各国利率市场化的共同背景。
首先,各国经济普遍出现“滞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更加重了通货膨胀。由于银行利率受人为管制,实际利率常常为负,存款人获得的利息不能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导致存款大量外流,产生所谓“金融脱媒”现象。受管制的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下降,强烈要求解除管制。
其次,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外汇管制的解除,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大大增强。缺乏弹性的国内管制利率与国际市场利率的差距增大了资金的流出流入,扰乱了国内的金融秩序,也使得货币当局的政策目标难以顺利实现。这种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末高利率时期的英、法两国常常发生。
最后,受利率管制的金融机构常常利用各种方式逃避管制,以吸引客户,在客观上引发了一场金融工具创新的革命。突出的例子是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创造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它实际是一种货币市场工具,不受利率上限的约束,它的发行既满足了存款人对流动性的需求,又使存款人对流动性的需求,又使存款人获得了较高的利率,同时也满足了银行稳定资金来源的需求。商业银行还利用发行商业票据、吸收欧洲美元存款等方式积极吸收资金。此后20年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