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游客体验满意度不高 (2)购物体验差 90%旅游购物都集中在茶叶,旅游茶叶购物市场混乱,都是个体户经营,缺乏大型规范的旅游购物场所,游客购物没有安全感。 旅行社对其它有武夷山地域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商品开发和推介不足。 3、游客体验满意度不高 (3)住宿体验差 酒店等级分布不合理,缺乏中档次的酒店,除了几家高档酒店外,其余都是不挂星级的酒店。 不少酒店服务管理不够规范,酒店卫生差,酒店服务水平较低,游客住宿体验差。 3、游客体验满意度不高 (4)就餐体验差 旅行社良莠不齐,旅行社接待质量较低,普遍存在着严重降低餐费标准的情况,25元/人常常连15元/人都难以达到,连一般餐标都难以保障,更不用说让游客体验到武夷山当地特色小吃和风味。 3、游客体验满意度不高 (5)市场管理不够规范 存在不少出租车司机和街上大妈都能拉客逛景区坐竹排的现象。 九曲溪漂流是武夷山景区的精华,但竹排管理问题突出,竹排票供应不稳定,存在竹排不能漂流和工人罢工等现象。 五、武夷山景区转型升级的策略 调整旅游产品结构 加强旅游文化融合 大幅提升旅游体验 五、武夷山景区转型升级的策略 (一)调整旅游产品结构 武夷山尽快转变旅游经营理念,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创新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及时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以适应旅游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1、休闲旅游——度假型旅游城市 结合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开展多元化的“四季”休闲游:春季“农家游”,夏季“避暑游”,秋季“会展游”,冬季“蜜月游”。 2、养生旅游 大力推广养生旅游。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中老年人和白领,邀请中医和养生专家讲授养生专业知识,教授太极拳,练习瑜伽等方式进行疗养。 打造深林养生酒店 深林养生酒店将西方现代生活方式和亚洲养生哲学的生活方式结合。 养生酒店将是身心修养、避暑度假、机能恢复、避世修心度假区域! 3、森林休闲旅游 4、自然探索体验之旅 依托武夷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开设自然探索之旅,包括家庭奢华露营地、素质拓展基地、极限突破露营地等内容,开展家庭露营体验、野外观星、素质拓展、生态学习等旅游活动。 5、生态农业旅游 选择1-2家大型茶叶加工厂,开展茶叶工艺流程的参观考察和顾客动手区,让顾客参与和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 6、会议度假旅游 发挥武夷山水资源优势,打造高端公司会议、生态会议及高端度假游客会议、疗养、避暑的理想场所。 7、山居旅游度假地产 选取合理地段发展山居旅游度假地产,发挥武夷山水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度假养生胜地。 四、武夷山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二)加强旅游文化融合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加强文旅融合才是旅游的灵魂。 武夷山要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如朱子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陶瓷文化等,加速旅游文化的融合,着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 1、朱子理学文化 加大推广力度,如在海峡旅游在央视的宣传片中,武夷山旅游自然风光+朱子文化;建设朱子文化游景点;旅行社推介朱子文化游路线 朱熹——《精舍杂咏十二首》 【精舍 】 琴书四十年,几作山中客。 一日茅栋成,居然我泉石。 【隐求斋 】 晨窗林影开,夜枕山泉响。 隐去复何求,无言道心长。 【渔艇】 出载长烟重,归装片月轻。 千岩猿鹤友,愁绝棹歌声。 【茶灶】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2、茶文化 进一步挖掘茶文化。如扣冰和尚与“云门竹筒茶”。 云门竹筒茶,茶香竹香浑然不分;瑞岩寺院禅,佛法俗法圆融无碍。 3、生态文化 中国竹子之乡、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生物之窗! 1 LOGO “云门竹筒茶,茶香竹香浑然不分;瑞岩寺院禅,佛法俗法圆融无碍。”这副对联出自瑞岩寺。联中的“云门竹筒茶”系扣冰和尚创制,即将烘焙好的茶叶装进竹筒之内,又因扣冰信仰禅宗之云门宗,故得此名。“云门竹筒茶”后来成为闽北地区专用的礼佛茶。 瑞岩寺位于武夷山北面的吴屯乡,云门竹筒茶在该寺已经失传。庆幸的是,竹筒茶在民间得以流传,在吴屯乡上村至今仍传承着制作此种茶的习俗,前不久,我们慕名前往,目睹了“云门竹筒茶”的整套制作工艺,领略了武夷佛茶一绝的魅力。 制作云门竹筒茶,先是挑选口径为3厘米的小径竹,锯竹后,选出每段为15厘米左右的竹筒,再用当地盛产的高山云雾茶装满竹筒内,然后用糯米饭、蜡烛泥封住竹筒口。再将封好口的竹筒放到铁架上用炭火烤焙2小时左右,便制成竹筒茶;最后劈开,便可装杯泡制品饮了。 据说,每逢庙会或迎贵客时,将竹筒封口的蜡烛泥去除,剔净表层茶叶,掏出筒中净茶少许,先在佛祖香案供着,让佛祖享用后再置入沸水中煮。滤其茶汤啜之。此茶有玉竹之甘香、野茶之馥郁,消积健胃,解渴生津,醒脑明神。当地百姓偶有小恙,便到寺中寻求佛方,扣冰常将云门竹筒茶送给来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