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计算说明书(固定抱索器).xls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辅助参数 计算书 参数表 平均坡度 一、计算说明 电机转速 r/min 最小点张力 Smin 下放侧无人上升侧满员(动力运行状态) 主要参数的确定: 1、预选电动机: 3、预选减速机: 钢丝绳运行速度: 摩擦系数μ m/s 围包角а 4、预选钢丝绳: 重力加速度 g 下放侧满员上升侧无人(制动运行状态) 5、设吊椅间距为: 则运输效率: 8、牵引绳在驱动轮上的围包角 蠕动系数 k 传动功率 η 二、牵引钢丝绳张力的计算: 驱动轮防滑校验 电机功率计算 最小点张力的计算 式中:Smin--最小张力点的张力,N; Kg/m 各点张力的计算 1、当下放侧无人乘坐而上升侧满员时:(动力运行状态) 钢丝绳强度校核 线路运行阻力: 吊椅数量 牵引力 各点张力: Kg L――井筒斜长 三、驱动轮防滑校验 当下放侧无人乘座而上升侧满员乘座时,处于动力运行状态 四、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 选取电动机功率为: 型号为: Ne= 五、牵引钢丝绳计算 式中:Sk--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 因此,选择钢丝绳  其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 块 七、拉紧行程确定 最终确定 L= 下放侧无人上升侧满员(动力运行状态) 电动机备用系数Kb 斜长 L 变坡点个数 理论拉紧行程 电压等级 380/660V 电动机型号 减速机型号 钢丝绳规格 钢丝绳最小破断力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 电动机功率 公称抗拉强度: S3 总长 L0 上平巷长 L1 下平巷长 L2 托轮间距 λ2 人体重量 Q1 吊椅重量 Q2 线路运行阻力 W4-1 线路运行阻力 W2-3 S3 S4 S4 S1=S4+W4-1 S2=S3-W2-3 线路运行阻力 W2-3 S2=S3-W2-3 Si=S3+S4 钢丝绳 q0 拐弯个数 最大坡度 机头处巷道宽度 吊椅间距 λ1 基本挠度系数 C0 编制日期: 钢丝绳安全系数 m 动力阻力系数 ω1 制动阻力系数 ω2 编制单位: 长沙正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吊椅高度 抱索器型号 抱索器数量 编制单位: 长沙正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总长 L0 曲拐高度 国产钢丝绳平均旋转力矩 国产钢丝绳最大旋转力矩 国产钢绳,平衡吊配重(Kg) 国产钢绳,曲拐配重(Kg) 进口钢丝绳平均旋转力矩 进口钢丝绳最大旋转力矩 进口钢绳,曲拐配重(Kg) 进口钢绳,平衡吊配重(Kg) 国产钢丝绳,曲拐配重 国产钢丝绳,平衡吊配重 进口钢丝绳,曲拐配重 进口钢丝绳,平衡吊配重 中段巷道截面宽度 中段巷道截面高度 机头安装型式 机尾安装型式 张紧型式 悬空式 机尾重锤张紧 6×19S-¢ 最小钢丝绳破断力总和 单边同时乘座人数 人 参 数 表 辅助参数 钢丝绳间距 钢丝绳离地板高度 综合减速比 i 减速比 产品型号 机头所受拉力 机尾所受拉力 六、机尾所受拉力计算 Sk=m×Smax 已知参数: 增速比 Kg, N 机尾所受拉力 Si=S3+S4= 如采用机尾张紧双滑轮四绳牵引,则拉紧油缸拉力: 驱动轮直径 D 机头重锤块数N=Si/g/50/4 机尾重锤块数N=Si/g/50/4 输出转速 r/min 国产钢丝绳平均旋转力矩 N.m 国产钢丝绳最大旋转力矩 N.m 进口钢丝绳最大旋转力矩 N.m 钢丝绳运行速度 V m/s 运输效率 Qr 人/h Li=0.005×L0×2 2、预选驱动轮: 直径 D = 输出扭矩 N.m 动力运行时 Pe KW 制动运行时 Pe KW 最终拉紧导轨行程 m 减速机额定功率 减速机额定扭矩 KNM KW KN 十一、减速机校核 九、输出扭矩及转速 八、牵引力计算 总长:L0= 平均坡度: α= 斜长:L = 最大坡度: αmax= Ne= 增速比= 减速比= 综合减速比i= V=K×(πD/60)×Ne/i= K--钢丝绳运行时蠕动系数.取 K = 如增加变频器或采用液压驱动,则运行速度: V = 0 ~ (q0=   λ1= Qr=3600×V/λ1= 人/h 单边同时乘座人数=(L0-40)/λ1 = 双边同时乘座人数=2(L0-40)/λ1 = 6、托轮间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