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都城制度再认识.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楚国都城制度再认识.pdf

社会科学20憾年第8期 晏昌责:楚国都城制度再认识 楚国都城制度再认识* 晏昌贵 摘要:楚国都城制度涉及都城选址、都城的发展过程、都城内部的空间格局等方 面。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有助于重新探讨楚国都城制度的相关问题,尤其是楚都寿春 城的地理沿革、城区范围和分布中心,以及纪南城的宫殿区的地理位置。楚宫殿区位于 城内的东部,楚国都城内部布局是以东部或东北部为重心,与楚简《日书》所反映的建 筑住宅的方位吉凶观念大体相合。 关键词:楚国;都城;宫殿;布局 作者简介:晏昌贵,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湖北武汉430072) 2001年,我们受杨宽先生的大著《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的启发q),曾撰写《楚国都城 制度初探:}一文o,对楚国都城制度作过一些探索。在那篇小文中,我们主要利用考古发掘资 料,并结合文献记载,考察宫殿区在楚国都城中所处的地理位置。由于古代宫殿区往往是都城的 中心,只有确定了宫殿与城门的位置,都城内部的空间格局才有可能弄清楚。经过我们的初步考 察,所得结论为:楚国都城的宫殿区大都位于城廓内圈的东北部,楚国都城的空间格局往往是以 东北为重心,这与商代都城一致,而与周朝都城的重心偏向西南不同。这种差别,当然有其历史 文化背景,值得重视。从那时至今,楚国都城考古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积累了一批新资料,学 者们根据这些新资料对楚国都城内部的空间格局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觉得有必 要重新认识楚国都城制度的一些问题。在本文中,我们仍将考察的重点放在宫殿区在都城内的空 间分布格局上。 近年来关于楚都考古的重要进展首先表现在楚国最后一个都城——寿春(寿郢)上。据《史 记·楚世家》(卷40)和《史记·春申君列传》(卷78)等文献记载,楚自考烈王二十二年(前 241)徙都寿春,命日郢,此后直至楚王负刍五年(前223)秦军破郢,楚国灭亡,寿春作为楚国 最后一个都城,历时约19年。关于楚郢都寿春故址的地理位置,按史书记载主要有三说,即: 在今寿县县城附近;在今县治西四十里;在今县治西南四十里之丰庄铺。经过学者考证,楚寿春 收稿日期:200r7.12.18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楚国都城与疆域演变研究”(项目批准号:05JJDzm“)的阶 段性成果。 ①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全书各处,尤其是第18—9r7页。 0晏昌贵、江霞:‘楚国都城制度初探),‘江汉考古)2加1年第4期。 17l 万方数据 社会科学20∞年第8期 晏昌责:楚国都城制度再认识 郢都故址当在今县治附近①。这一点大致没有疑问,本文不再置辩。 但在寿春城的地理沿革方面,学者们却有一些新看法。新认识主要是:寿春城的前身是蔡国 晚期都城下蔡,而下蔡的前身是古州来国,如此,关于寿春城的地理沿革可表述为:州来——下 蔡——寿春(郢)⑦。这些新认识的取得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第一,考古发现的蔡昭侯墓、蔡声 侯墓以及其他蔡国重要遗物均出土于淮南而不在淮北,说明蔡国晚期都城下蔡即州来在淮南不在 淮北;第二,鄂君启节车节铭文“适高丘,适下蔡,适居巢”,有下蔡而无寿春,说明当时无寿 春之名,下蔡即寿春;第三,《左传·昭公九年》载:“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 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孔颖达疏: “《释例》云:州来,淮南下蔡县,汝(晏按:当是‘沙’之讹误)水之南也。淮北之田,淮水北 田。则州来邑在淮南,邑民有田在淮北也。”o基于以上认识,有学者甚至认为先秦无“寿春”④。 其实这几点都是难以成立的。 《左传》孔疏是古文献中唯一一条关于古州来在淮水以南的记述。但关于这条记载,前人早 有驳议,如杨守敬在《水经注疏》(卷30)所引《左传》此句之下即加按语日:“据《注》,州来 在淮北,孔疏以为在淮南,未审。盖州来在淮北

文档评论(0)

kittym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