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
学家、书法家和绘画理论家,首先提出了“士入画,并开创了“士人
画”的绘画形式和风格,对后世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
以宫廷绘画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苏轼能提出有别于宫廷绘画的另一种不
同的绘画风格,实在是需要勇气的。这一绘画思想一经提出,经过后世
画家的发展和继承,产生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就是“文入画”。他的一
些绘画思想不仅在绘画中得到发展,还在文学和书法中得到了应用,在
每个领域中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本文以从“物性”向“心性’’的转移为切入点,来对苏轼画学理论
进行探究。首先,通过对宫廷绘画的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从而阐明宫
廷绘画表现“物性”的特点,进而说明宫廷绘画的美学意义及特征;其
次,通过对苏轼的《枯木竹石图》这一代表性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来
说明苏轼文入画表现“心性的特点,通过与宫廷绘画作品进行比较来
体现苏轼绘画的画学理论特点;第三,系统分析了苏轼士入画的理论成
因;最后,说明了苏轼的士入画及其画学理论对后世绘画的影响及意义。
有鉴于此,全文由五个部分构成:一、绪论;二、从“物性向“心性
转变的表现;三、苏轼士人画的理论成因;四、对后世绘画的影响及意
义;五、小结。
苏轼的画学理论主要是从“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寓意于物
与留意于物、常形不失见常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这四个方
面来进行阐释,但他的绘画理论不仅如此。本文选取其重点理论进行分
析,进一步说明苏轼的绘画思想是在继承前人绘画理论的基础上又有了
新的发展和创新,追寻的绘画准则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
放之外的绘画美学思想。他的绘画思想和画学理论,不仅对后世“文
入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我们当今艺术创作也有指导和
借鉴的作用。
—— 堕窭查堕堇查兰堡主堂焦迨窭
关键词:物性,心性,苏轼画学理论
ABSTRACT
Su calledhimZiZhanandtheBuddhistPo,Meishan,
Shi,we Dong
inthe
Sichuan isafamous and theorist
people.He writer,calligraphypainting
createda
art’’and
Northem the¨scholar
SongDynasty.Firstproposed
scholarart¨formsand of hada onthe
profoundimpact
stylespaintings,and
eraatthe
oflater of dominatedtime,
developmentpaintings.Palacepainting
court ofSuShi’s ofadifferent takes
otherthan painting painting style,it
be.This is the and
to dev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700KHz%2f1.2MHz升压型高效率DC-DC转换器芯片研究和设计.pdf
- DNA氧化损伤标记物8-羟基脱氧鸟苷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方法研究.pdf
- HSGFET型高灵敏度O-%2c3-传感器研制及理论分析.pdf
- Mg2%2b、Si4%2b掺杂对Li%5bLi1%2f3-2x%2f3NixMn2%2f3-x%2f3%5dO2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影响研究.pdf
- OSS系统中性能管理模拟测试工具研发.pdf
- Z-连通集系统一些范畴性质.pdf
- 安心颗粒对实验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pdf
- 保险中风险模型总索赔止损界及分布.pdf
- 本体论现代阐释.pdf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和埃及关系.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