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5卷 第12期 地球科学进展 Vol.25 No.12
2010年12月 ADVANCESINEARTHSCIENCE Dec.,2010
文章编号:10018166(2010)12132512
热液喷口系统中FeSi氧化物沉淀体的
形成及微生物的作用
1,2 1,2 3 1,2 1,2 4
孙治雷 ,李 军 ,孙致学 ,黄 威 ,崔汝勇 ,李季伟
(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
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3.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57061;
4.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640)
摘 要:根据形貌识别以及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结果,包括 Gallionellaferruginea,Leptothrixochracea
和Mariprofundusferrooxydans在内的嗜中性Fe氧化菌在现代甚至古代热液喷口系统的Fe氧化物
沉积体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现代热液喷口系统而言,还原性羽流进入氧化性海水时形
成的氧化还原过渡带是嗜中性Fe氧化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它们能在此环境中与Fe的无机氧化
机制展开有效竞争,藉此获取生存所必须的能量。此外,通过静电吸引和表面活性基团的键合作
用,细胞能在其表面和附属器官形成Fe氧化物壳层,从而形成与细胞自身相态相似的各种丝缕状
结构。丝缕状结构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阻滞热液流体和海水混合,进而在丝缕体交织成的网络内
发生传导性热冷却,使流体中的Si达到饱和,在Fe氧化物表面沉淀下来,形成现代热液喷口系统
的FeSi“二期次”复合生长结构。与现代FeSi沉淀类似的古代条带状Fe建造(BIF)沉积体的近
期研究成果显示,Fe的来源很可能是前寒武纪时的热液喷口系统。由于BIF形成的海洋环境处于
整体缺氧状态,早期营光合作用的微生物以及与现代类似的嗜中性Fe氧化菌很可能都参与了这个
过程。
关 键 词:嗜中性Fe氧化菌;FeSi沉淀;BIF;热液喷口系统
中图分类号:P738.6;P595 文献标志码:A
体)中频频发现的丝缕状结构(微米尺度)引发了人
1 引 言
们的极大兴趣,并对传统的无机成因提出了质
Fe氧/羟化物(以下简称 Fe氧化物)通常出现 疑[3~6,9~13]。最近研究发现,一些 Fe氧化物在细胞
在洋中脊或弧后扩张中心的热液系统之中,在与扩 周围能形成圆柱状的外壳,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微生
张中心有关的海山和板块内部火山地区也可见到, 物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同时Fe氧化物丝缕体的形
其出现能覆盖较大范围的海底区域[1~9]。过去人们 貌与现代嗜中性Fe氧化菌的结构具有非常高的相
习惯于将Fe氧化物的形成归因于无机因素控制下 似度。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人们至少
的热液物质或水成组分的沉淀,但近年来,在现代和 已经确认某些微生物在现代热液喷口系统的Fe氧
古代Fe氧化物沉积体(包括更为常见的FeSi沉积 化物沉淀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8,9,14,15]。所有
收稿日期:20101102;修回日期:201011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海北部晚第四纪沉积格局及物源控制”(编号;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十一五”项
DYXM11502109);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
目“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与古代相似矿床成矿特征的比较研究”(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