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创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体系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本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精准的技术科学,更是深奥的决策科学,准确地说是一门以决策为导向,以技术为基础的空间统筹学。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统筹各类土地规模、比例和空间布局的工具,是落实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构想的用地预安排,是社会各方在土地统筹和用地诉求之间相互博弈的最终产物。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 统筹各类用地,促进经济合理发展 发展用地的构想和预安排 落实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 用途管制制度在数量和空间上的体现 部署国土整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改善生态环境和宜居家园的基础性措施 调控资源总量,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对经济运行的资源总体消耗量长期控制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体系 1)五级规划体系 全国、省级、地市级、县级、乡镇级 2)各级规划作用和重点 全国规划和省级规划-----规模控制 用地规模总量控制 用地规模的区域分配和分区管制 地市级和县级规划-----空间布局 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 各类用地的结构、比例安排 乡镇级规划-----用途管制 地块用途管制 法定图则和规则 4、新一轮规划修编的方针 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 贯彻国策为优先目标 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 社会经济的主要载体、用地矛盾的主要方面 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 实现科学发展,最终解决用地矛盾的根本途径 5、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 以统筹安排各类土地规模保障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以合理配置土地利用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以引导土地利用活动促进资源环境和谐统一 以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时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6、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目标 耕地过快减少得到有效控制 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土地利用布局得到合理调整 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土地整理复垦得到全面推进 土地退化与污染的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土地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得到不断完善 二、新一轮规划修编重大问题的思考 规划修编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国办[2005]32号文件 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问题 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问题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问题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问题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强化规划管理保障措施问题 1、 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 从五个方面考虑保护耕地(1) 粮食安全(95% 自给)-----资源基础 耕地理论需求:18.37亿(2004),18.24亿(2010),18.5亿(2030) 国内供给:急需时: 4万车皮粮/天(占铁路运力的90%) 国际供给:缺米、多面 经济和社会安全------最大的弹性就业岗位 第一大产业 农村的社会保障 建设用地战略储备-----后备资源 建设用地缓慢释放------避免同时代建筑的雷同,同步折旧 建设空间预留 从五个方面考虑保护耕地 (2) 宜居环境基础----具生态功能田园城乡格局 雨林 〉疏林 〉湿地〉水田 〉草地 〉旱地 〉未利用 〉建设地 基本农田进城、休耕、优化布局 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剂------用途刚性而非价格制约 用地方式转变 抑制建设用地的过度需求 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 促进节约和集约用地 1)各类、各业用地均衡协调 合理规模 建设用地 10-30%? 林地 40-80% ? 耕地 10- 40%? 建设用地均衡比例 国际惯例:建设用地面积 30%? 英国6%;韩国 6%,计划 11%;荷兰 15%; 香港22%;上海27%;我国 31.76万平方公里,3% 实际比例与区域面积有关 2)土地利用的合理密度 决定建筑密度的关键因素----交通 目前:老城区过密;平均容积率2,但交通运转组织困难 新城区贪大求洋;平均容积率2,过疏; 开发区铺张浪费,平均容积率0.5~1, 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的用地合理搭配 过早高密度----城市更新困难,地产经济无法良性循环 3)土地的合理、优化的布局 各类土地的分布及格局 建设用地的空间形态----集约用地的重要方式 3、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 1)城乡用地比例 基本判断: 城市容量不足;20%(60’s)~55%(2020) 八亿人口在农村----常量? 用地集约度 大城市 〉中城市 〉小城镇 〉乡村 70-100 90-120 100-140 120-180平方米/人 2)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大城市战略 自我增殖及生长 效益高、成本高 大城市病、贫困化 小城镇战略 自我增殖及生长难 效益低、成本低 个人想法 城市群,特别是“星系”式的城市群,“以大带小” 3)布局及土地配置 布局 存在同心圆、扇形、多核心等理论 从伸展轴的组合关系、用地聚散状况、平面几何形状三要素看: 集中形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