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的植物类群,为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的多用途植物资源,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
重要非木材林产品。随着棕榈藤赖以生存的热带天然林面积日益消减,加上天然
资源长期过度采收和不合理利用,致使棕榈藤资源日趋枯竭,严重制约着藤工业
和贸易的发展。为了摆脱资源危机的困境、促进棕榈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
棕榈藤人工林、加强后备资源的培育和管理己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森林可持续经
营思想获得广泛认同的背景及棕榈藤资源紧缺和人工林不断发展的形势,以广西
大青山单叶省藤和黄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种苗选择、造林措施和采收试
验系列研究,对棕榈藤人工林的经营技术加以总结和完善,为加速棕榈藤人工林
资源培育、提高藤林的集约管理水平、促进棕榈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和技术参考。
通过分析单叶省藤组培苗与实生苗造林效果,从造林保存率、萌蘖力、母茎
长和总茎长4个指标综合判断,结合各类苗木造林后的生长趋势认为:采用组培
单芽苗造林可获得较理想效果,组培单芽苗是扩大棕榈藤栽培的优良材料。
造林密度对黄藤植株母茎生长的影响较弱,但对植株萌蘖力、藤丛总茎长、
林分自疏率、平均直径和单丛产量产生显著影响:藤林单位面积产量随着密度的
增大先增加后逐步减少,不同密度问无显著差异,但以密度为3333株.hm。时的
总产量最高;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藤林13a内的总生产成本逐渐增加,纯收入
mx3 m×2m
则不断递减。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培育黄藤人工林宜采用3 121或3
的株行距,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便于藤林的管理。
单叶省藤的母茎保存率在丛栽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但均低于单株种植的母茎
保存率;而藤丛保存率在各丛栽水平问完全相同,均高于单株种植的藤丛保存率。
丛栽对植株萌蘖数和植株母茎长,对藤丛平均株数和藤丛总茎长分别产生显著的
负面和正面效应;丛栽株数对植株的平均直径与节间长也有显著影响,但二者主
要在单株种植与3、4株丛栽之间有显著差异。与单株种植相比,丛栽能明显提高
藤林的产量;进一步的经济分析表明,2株丛栽可获得最高的经济收益,因而在进
行造林时以2株丛栽为宜。
不同的初采年龄和采收间隔期对13a单叶省藤和黄藤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具有
明显影响,其中单叶省藤以9a初采和4
a间隔期、黄藤以7
a初采和6
a间隔期的
采收方式经济效益最高;单叶省藤和黄藤种植后均对上层树种石梓和马尾松生长
与收获量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20
a石梓林分和19
a马尾松林分的纯收益和净
现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经过综合分析,两种藤林5种采收方式对整个林地经
济收益仍有较大贡献,两种林藤问种产生的林地增益水平和净现值增量分别为
149
069 407—5
145—7
12.49%一91.10%、5 yuan-hm。和3.07%一12.74%、2
vuan.hm-2;棕榈藤问种产生的林地经济收益的贡献水平与木材价格和木材产量紧
密相关,但对木材价格反应更为敏感。将棕榈藤和上层林分相结合,对整个林地
经济收益概况作出评价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分析经济效益时仅以
棕榈藤为研究对象的缺陷,是对藤林经济效益研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若仅从一
个方面分析棕榈藤问种的利或弊都会失之偏颇,只有将棕榈藤和上层林分结合起
来当作一个系统,并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才会得出比较客观和准确
的结论。
通过对5个生长方程进行对比分析,选用Korf和Ri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