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李遇春教授治胃痛经验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 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解决 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 的集中体现,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更加鲜活,更具可视性。因此, 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遇春教授,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教授,中医主任医师,全国第三 及第四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带徒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40余 载,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诊治独运匠心,处方用药独 具特色,擅长疑难杂证尤其脾胃病的治疗。对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尤有心得,“病 证相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参”是李老的临证思路之一。李老的“宏观辨证, 突出了中医的整体观。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从症状与体征入手,结合四诊八纲, 进而作出辨证论治。微观辨证则是在宏观辨证基础上,对疾病具体反应认识上的 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揭示了肉眼看不见的微观变化,尤其对局部的病变部位有着 更直接、精细的深层次观察与分析,使传统辨证更趋完整、准确和客观。对于胃 痛病,在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基础上,结合胃镜下观察胃粘膜及病理活检结果, 确立胃粘膜相微观辨治类型。如胃寒型胃痛,胃镜下胃粘膜色泽淡红,或苍白, 充血区域呈斑片样粘膜下血管纹呈灰蓝,粘膜反光减弱,粘液稀薄。治疗中酌加 山药、鹿角霜、肉桂末、白芍等。胃热型则胃镜下胃粘膜呈樱桃红或绛色,充血 区域弥漫,血管纹呈紫红色,呈网状,粘膜面干燥,脆性增加。治疗中酌加珍珠 粉、海螵蛸、栀子、虎杖等,可使胃粘膜处于一个良性环境之中。而瘀滞型则胃 粘膜呈暗红色,充血区域局限或呈斑点样,血管纹呈暗红。呈树枝样,粘膜薄, 可见瘀点、瘀斑,粘液灰白或褐色。李老在治疗时常加白及、地榆、三七、五灵 脂等以保护胃粘膜。故李老倡导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间相互参合,相互弥补。在 胃痛的诊治中,若遇症状不典型的病人,提倡做胃镜检查,了解疾病的具体诊断, 有效的诊断了某些严重疾病。“病证相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参使胃痛的 诊断依据更加细致全面,使胃痛的治疗更加有的放失,从而提高胃痛病的中医药 疗效。我有幸侍诊于李老左右,习诊抄方,受益非浅。现将其“宏观辨证与微观 辨证相合”“病证相参”治疗胃痛的思维方法及经验加以总结。以期更好的继承 和发扬 本课题将李老病证相合治胃痛的思维方法及经验加以总结。为深入研究与发 展完善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思维方法提供参考,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在学术思想上李老坚定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传统优势,李老谨守中医 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他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反映了中医学 在诊治疾病方面区别于其他医学的特色。中医学理、法、方、药一体化的辨证论 治理论体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但李老认为辨证论治诊疗思维方法需发展和创 新,李老在谨守中医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认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内涵要 有发展和完善。中医学是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强调“证的辨析和确 立,然后根据“证”处方用药。但中医学临床上从来就少不了“辨病论治”的方 法。要发扬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的诊治特色,提高中医的临床诊治水平,提高辨证 的确切率,必须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思路。李老倡导并运用“微观辨证’’ 的思路。所谓微观辨证,就是将以现代仪器设备检测到的有关疾病的微观数据, 融入中医学辨证的材料之中,目的是使得辨证更加细致、深入、准确。 同时,李老认为辨证论治诊疗思维方法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完善。李老临床 应用中是将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审因论治和对症治疗相结合使用,是运用多层 次、多方位的辨证论治。 在临床上,李老对胃痛的辨治当先辨虚实,而后辨寒热、再分气、血、痰、 火、湿、食的兼夹。将胃痛分为五大类型,分别给与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李老 强调临床应认真实施望闻问切,特别是在当今业已“西化的社会环境中,尤其 要重视中医的四诊合参,其中对舌象的辨识独具特色。他认为舌象在辨治胃病中 有着准绳的地位。李老治疗脾胃病重视“通’’,通而不伤胃气,总结出治疗脾胃 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临床收效甚佳。行而通之、补而通之、泻而通之是治胃之法。 我们将李老辨治胃痛方法及用药构成初步统计后总结出李老辨治胃痛方法 的构成分布,李老辨治胃痛方法构成比排在首位的为疏肝行气、和胃止痛法,超 过25%。其余按构成比高低顺序排列,并超15%的依次为清热化湿、和胃止痛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